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从15岁开始学习国际象棋,在午餐时间的象棋比赛中,他可以完胜所有同学,直到有一天,他被班里奇艺最差的一个男孩不断打败,安德斯·埃里克森开始陷入沉思中:为什么那个曾经被他轻易打败的男孩,现在能如此轻松地击败他?后来安德斯·埃里克森通过了解发现,那个男孩是通过不断学习下象棋才战胜了安德斯·埃里克森。而且男孩还专门加入了国际象棋俱乐部。安德斯·埃里克森大概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但他对隐藏在该事件背后的神秘机制仍然感到困惑:到底是什么原因会支撑那名男孩愿意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下象棋上,并最终获得突破性的成就?
正是对上述问题的思索推动着安德斯·埃里克森开始对众多国际冠军进行研究,探究他们获得巨大成功背后的秘密。多年后,安德斯.埃里克森终于找到了卓越精英们在他们行业取得巨大成就的秘密。安德斯·埃里克森发现,在很多领域中,只有当你孤独时,你可以更深层次的与自己对话,才能真正投入到“刻意练习”中,你也会愿意挑战并突破行业的玻璃顶。而对一般人来说,坚持刻意练习显然是有一定挑战的。此外,要想取得大成,需要对很多问题进行深度思考,而深度思考离不开独处。
而另一名心理学家哈里·奇克森特哈伊也发现类似的情况。哈里·奇克森特哈伊在1990年到1995年期间研究了91名在本行业领域内取得巨大成就的成功人士。哈里·奇克森特哈伊发现,这些社会精英中很多人在青春期都经历过比较孤独的阶段,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独处的时间,这些精英们才会花更多的精力投入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并通过长久坚持,最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孤独的魔力由此发挥作用。
事实上,孤独与生俱来,是人类无法逃避的一种状态和情感体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很多文艺作品都喜欢把孤独作为其主题之一。文学方面,最出名的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该书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及整个拉丁美洲民族的孤独感展现的淋漓尽致。某种意义上,中国的《红楼梦》不仅是一本关于宿命的书,同时也是一本关于孤独的书。无论是贾宝玉还是金陵十二钗,甚至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都时刻体验着难以言说的孤独。书中很多人想着法子逃避孤独,但却是越是逃避越是孤独。
同样,孤独也是很多优秀影视作品的重要主题。王家卫的电影中到处弥漫着难以言说的孤独。《东邪西毒》中的人物是孤独的,《花样年华》中的人物是孤独的,《2046》中的人物是孤独的……《肖申克的救赎》中,犯人们是孤独的,甚至表面光鲜实则内心肮脏的狱警们也难逃孤独的宿命,想尽法子寻找所谓的乐子。主人公安迪同样孤独,他之所以孤独,是因为在肖申克监狱中没有人能理解他,没有人能和他同频。安迪强大的地方在于他强大的内心,当他发现无法远离孤独之后,他选择了适应并享受孤独,自此之后他的内心变得越来越强大,并最终实现了设定的目标,逃离了肖申克。李安的名作《卧虎藏龙》中也到处弥漫着孤独,诸多人物身上有着无法排遣的孤独感。玉娇龙是孤独的,因此想着法子寻找刺激。当最后玉娇龙飞身跃下悬崖时,除了飘逸和自由,更多的是她的孤独和解脱。李慕白也是孤独的,他的孤独源于多方面。其一,成为绝世高手之后的孤独。我相信很多大师都体验过类似的孤独感。其二,不断压抑情欲引起的孤独感。李慕白既要长期压抑对俞秀莲的感情,还要不断压抑一个中年男人对年轻女子玉娇龙的情欲。其三,洞察人性之后的孤独感。李慕白多年的阅历让他对人性产生了深刻的理解。越是洞察人性,越是洞悉人心,他越是感到孤独无助,即使有俞秀莲这样的红颜知己,也无法派遣他内心的孤独感。幸运的是,李慕白最后习惯了孤独。
孤是自成世界的一种独处,孤独是一种完整的状态。孤独并不等同于空虚和寂寞,它是一种状态,一种圆融的状态。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是一种可以包容接纳一切的精神状态。他面对的是真正的自己,人类的一切思想都源于此。孤独者大多数时间都在观察、学习出现的各种事物,并且能够从中得到无限的启发和乐趣。孤独是灵魂的放射,理性的落寞,也是思想的高度,人生的境界。它没有声音却有思想,没有外延却有内涵,孤独是一种深刻的诠释,是不能替代的美丽。能从忙碌中解脱劳顿,能在静夜里独对心灵,能在晨曦时思考未来,那是一种无法表达的玄妙。习惯孤独者,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他都能让自己安静并且自得其乐,哪怕他面对的是生与死。
孤独具有巨大的魔力,正是因为有了孤独,我们才能学会与心沟通,学会与大自然交流,学会与宇宙连接,学会聆听内心的声音,感悟大自然的秘密,领会宇宙的智慧。也正是因为我们能够习惯孤独,我们才能静下心感受生命的真谛,沉淀自己的内心,获得更大的智慧,等待厚积薄发的时机。
孤独是宇宙对我们的一份馈赠,它提醒我们一切要向内看,从内心找原因,从内心找答案。而所有伟人莫不是参透了这个法则,并掌控了孤独的魔力,让其化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