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爸爸妈妈,你们爱孩子吗?
是因为他们做出什么成绩,还是因为爱他们本身呢?
你们不用回答。
花时间好好想想你的答案,如果你深入思考这个问题,也许答案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01
我班孩子跟我说过这样一段话,让人心生怜爱。
对话如下:
我不想学画画,我不想学拼音,
我说我想玩。
但妈妈说,钱都交了,不学就浪费妈妈辛辛苦苦赚来的钱。
但是我真的很想玩,因为哥哥说,去小学了就很多很多作业了,我没有时间玩了。
但妈妈说,只知道玩,将来会没出息的。
02
同时也有家长“吐槽”,
言语中透露着焦虑和急躁。
对话如下:
你说怎么办?柴老师。
我跟他报套拳道,他不好好学,在里面捣乱。
我跟他报了幼小衔接班,可孩子根本就不学。
我问他想干什么?
他说,他现在只想玩,
你说,玩?还不被别的孩子甩在后面啊?
因为我们父母自己内心缺乏“安全感”,
所以担心孩子现在不按我们自认为的道路走,
就是不对的,堂而皇之的“以爱之名”替他们的人生做选择。
试图用父母的特权雕刻出一个符合自己心愿的孩子。
这就是为什么,你付出了那么多,孩子还不领情。
这就是为什么,你那么爱孩子,孩子却跟你不亲。
因为你给的不是孩子想要的,更是使孩子的心门对你关闭。
03
“你要是早点听我的话,还至于落到今天的地步吗?"
"你自己惹的祸自己收拾。”
“这会你想到要哭了?”
“事情已经都这样了,哭有什么用?”
“只知道哭,哭能解决问题?”
大家有没有觉得这些话,耳熟能详?是小时候长辈们对我们小时候的“谆谆教导”?内心感受到的是对你有帮助?还是反而使你更大抵触?显然是后者。然而在我们为人父母的时候,同样的循环又开始了。我们明知道,这样做起不到正面作用,相反会导致亲子关系形成对立关系,使孩子的心门不在对我们敞开。
04
那么问题是,我们究竟该如何让孩子体会到:我们爱的不是他的行为,而是他们本人呢?
首先,要学会无条件接纳孩子。
我在小区抱着噗噗散步,
看到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宝宝沿着路旁边走直线。
妈妈走在前面说,快点走啊,要回家咯。
孩子还在继续一上一下走直线。
妈妈看到了,只说了一句,小心蚊子哦。
然后就看着宝宝在哪里一上一下的走直线。
宝宝终于走到终点,
妈妈并没有一丁点不耐烦,
还说,我们比赛跑步吧,孩子积极相应,
妈妈就和孩子一起往家里跑去...
妈妈并没有因为赶着回家催促孩子,
妈妈也没有因为担心旁边的蚊虫叮咬,就打断孩子探索的行为,而是接纳孩子此刻的所有情绪和行为。
像这位母亲无条件接纳孩子,这种孩子将来更容易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他们和父母的关系也更有安全感,孩子的心门也更愿意向母亲敞开,当妈妈提出爱的信号时,孩子对爱也积极响应。
05
同样,还是在小区里抱着噗噗散步,听到以下对话:
妈妈说,你到底要选那边玩?(广场)
孩子说,我不知道。
妈妈说,就两边,你选那一边?
孩子说,那边还有一边,3边。
妈妈说,对,3边,你选那一边。
孩子说,妈妈你说选那边。
妈妈说,是你要玩,你说选那边就去那边。
孩子说,我不知道选那边。
妈妈说,那你不知道,我们就回家。
孩子说,那好吧,我们回家吧。
妈妈于是转身走了。
在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听出,妈妈想培养幼儿自主选择意识。可是孩子没能做出选择的时候,妈妈并没有给予支持,而是简单粗暴的以“回家”相威胁,可是孩子还是不能选出来,于是妈妈生气的走了。
当孩子没有达到这位妈妈想象那么自主选择的时候,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妈妈的失望和生气。并且没有因为孩子不能做出选择而去帮助,引导和支持孩子。哪怕这位妈妈帮孩子分析一下三个场地各自有哪些好玩的,我想孩子自行就能判断出想玩什么。
这位妈妈明显的做法是:当孩子达到了妈妈的要求,才会被妈妈接纳。可当孩子一旦没达到妈妈的要求,就会感到不安全,而缺乏自我价值和自尊心。长久下去,孩子就不会对你敞开心门,亲子关系就会越来越恶化。
06
有一首儿歌是这么唱的:爸爸妈妈,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的陪陪我,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的亲亲我,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的夸夸我,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的抱抱我,陪陪我、亲亲我、夸夸我,抱抱我……
这首歌也差不多说出了多数孩子感知世界的方式和判断是否被爱的标准。所以如果家长真的爱孩子,就多用他能感知的方式对他好。
当你给孩子足够的欣赏和肯定。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就是他的整个世界。父母尊重他,他就有自尊;父母赞扬他,他就有自信;父母理解他,他就有幸福,父母帮助他,他就有底气。最后,当你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就完全不用担心孩子跟你不亲了。
——最大的赞赏,是转发和分享——
作者简介:幼稚园老师;90后奶爸;家有儿子一枚;武汉市语言、健康、科学优质课一等奖;致力于分享一线育儿观察案例,让您更加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