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在晚上思绪万千,有时多愁善感,有时却又热血澎湃。人也总是在晚上时想找人倾诉,打电话或者发消息,可能是出于想念,又或许是出于无聊。”
现在是晚上十一点零三,我坐在天台上,刚从楼下便利店买了酒。这种习惯不知何时养成的,写东西时总是要喝点什么,喝酒时写的最快也最真实,没有那么多的华丽辞藻。我痴迷于酒精带给我的醉醺感和醉醺时写出的最真实的句子。
我不知道你看我写给你信的时候你会怎么想,写的好还是不好,在我寄出去的时候就已经不怎么重要了,在寄出之前总会反复查看,生怕哪里写的不好,不通顺,有时真的想再重新写一遍。我也知道自己的文笔并不怎么好,毕竟我连初中都没上完。
我最近归纳了自己在宿舍所有的东西,发现有些东西我已经不需要了,扔的扔,留的留,以至于每天都想找点东西扔,今天也不例外,把一双鞋一件卫衣还有一些小零碎,像墨镜手机壳以及自己早已用不上的钢化膜放进了垃圾袋,准备明天去上班时丢进垃圾桶。
关于让自己的生活简单些的起因完全只是因为QQ看点里的一篇文章,还有里面延伸出的一部日剧,叫《我的家里空无一物》,后来看了后这种极简生活方式太适合自己了。这样做可以减少我的物欲,让我控制买买买的冲动,这样也能剩下一大笔钱。一个零零后竟然要做极简主义,听起来真的很棒。我不得不舍弃一些自己本以为很重要的东西。像衣服鞋子,还有买西装的欲望,虽然自己很少会穿。但即使这样,我也会保留本身就很有意义的东西,比如你寄给我的信还有你画的画,还有你寄来的我并不舍得喝的烧仙草奶茶。现在奶茶还在枕头边放着,没有拆开,有想过要喝掉,却也总是会忘记,想着下次喝,但下次到了又会说下次喝,这样循环着。虽然也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喝掉。
今天清晨五点多起床去排队做核酸检测,五点半到的,一直到早上七点才做完,做完后去附近吃了早点,然后回了宿舍。有一个很搞笑的事就是,如果怕第二天起不来,我就会打地铺,这种方法实在好用,等到自己租了房子,一定不要床,床占地方,又耽误事。在地上睡多好,舒服又不用担心第二天起不来。八点半以后躺在床上看电影,到九点多觉得自己应该睡会儿,定了两个小时后的闹钟,两个小时后闹钟响了我下意识关掉了闹钟,一直睡到下午两天才起床,然后叫了一杯香草拿铁,喝完后瞬间满血复活,虽然喝完时已经是三点多了。我并不在意是几点。
在宿舍坐着发呆时,一直在想还有什么东西要处理掉,然后我就想到了我2016-2017年写的两本日记,也不全是日记,里面也有那个时候写过的随笔还有行程规划啥的,再然后我就想到了你。“寄给小杨好了。”脑海里重复着这句话。还有从行李箱里翻出来的三张明信片,是在2017年从内蒙古回青岛时在网上买的九夜茴的小说《匆匆那年》里面带的几张明信片,应该是电视剧版《匆匆那年》的演员的照片做成的明信片,虽说不喜欢,却也一直没丢掉。说实话,电视剧版的我没看过,但电影版的刷了好多遍。
2017年买的,一直到2018年夏天才开始看,当时自己租房住,每次看的时候就会边喝酒边看,每次都会看到凌晨以后。觉得特别感人,也在书里划线写随想。即使是每天下班看,看完却用了半个多月,然后又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去消化陈寻和方茴、林嘉茉和赵烨的故事。其实主要消化的还是方茴和陈寻的故事,这个过程对那时的我很难受,那是我第一次看完的第一部长篇关于青春与爱情的小说,随后又买了九夜茴写的《我在回忆里等你》,拆封后一直没看过,加上很少会回家,就放回了家里的书架上,直到现在也没人再动过,也不知道小说讲的是什么故事。也正是因为《匆匆那年》这部小说我才开始尝试从写诗换成了写小说。然后,写小说、写随笔也就成了习惯。
并不会经常写。很多的小故事萦绕在我脑海,我却不知道该怎么用文字将它们记录下来。很多的小故事其实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只是为了保存不知何时会忘记的记忆把它们用故事的方式保存。这是我留住时光的方式,虽说不值一提。很多时候一些事情发生三四个月后我才开始准备去写,然后一写就是很久,因为自己很懒啊,懒得去思考这些东西。想写时就会去写,就像我给你写信一样,不需要刻意。
我不知道这次会寄给你什么,完全看我了,寄给你的如果你不喜欢直接丢进垃圾桶。日记里会有很多关于我的不堪,但里面记录的全部都是当时真实的我,现在我在你这也很真实的!在认识你之后我突然就变得好真实,要知道,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真实过。
你说现在很忙,在准备朗诵,听上去感觉还不错,加油啊,不过也要注意休息,记得喝我买给你的奶茶,往后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冷,记得添衣服,不要感冒!不要感冒!照片中的杨医生气质很是出众!真的是爱了!真的。还有就是,这个冬天小杨的奶茶,小贺包了!当然啦,不只是速溶奶茶哦!
希望2020年的冬天会温暖没有我存在的河北的杨医生的整个冬季。(这貌似是个病句,不过都无所谓了。)
现在是北京时间10.14凌晨00:27,我先睡觉啦,明天还要睡觉,祝我做个好梦。
小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