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相约蒲江采茶的日子终于来了。凌晨5点就有人在“春游采茶”群里起兴叫早“起床了”,群员陆陆续续地应答着。有的关心着路线,有的播报着天气,提醒大家穿上防滑鞋,带上雨具……昨夜的风雨会给今日带来什么?既不会远上高山层崖,料也无碍。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我们到时,雅醉他们已先到,正在布置签到处,红珊瑚她们正在布置下午要用的茶席。各人签到后就列队分组,此次茶叶采制PK赛共分4个组进行。大家领了茶篓、头巾或斗笠后,就跟着老师到了指定茶场。
莫看白老师长发披肩,黑衣白裙的仙女范,她其实是久战茶场的“老茶人”了。先明确告诉大家采摘的标准、方法、技巧和“九不采”,后又亲自示范了“提采法”的操作,并将采摘的一芽一叶展示给大家看。
待白老师一声令下,大家就满怀热情地投身于这片可爱的青翠中。身体在茶丛穿梭的簌簌声,三指一提的脆响,欢悦的笑语此起彼伏地演绎着“采茶歌”。突然有人欢叫起来:“是紫芽哟”。来者皆知“紫者上”,蜂拥着一睹“紫芽”的风采。
随着技法的娴熟,有的已从单手变成了双手采摘,芊芊素手已灵动如蝶花飞舞。有的手捧刚采的香芽嫩叶,长嗅深吸很是享受的模样。看着头戴斗笠、头巾,身背茶篓的“采茶人”,劳作在这深深浅浅的绿色中,俨然看到一幅生动活泼的“春山采茶图”。
有人发现临近的伙伴采的比较多,便开玩笑到:“你采了那么多,分我一些吧。”采的多者倒也慷慨的应了,那料她同组组员的耳朵很是灵敏,立即制止了她的叛组行为,引得众人一阵哄笑。大家忘情的酣战在这草木之间,茶香沾了春衣,雨露也浸透了下装,尤其着白裤者已然换了条花裤。
日午时分鸣金收兵,看着未满的茶篓,大家意犹未尽。我们都是遵守纪律的好学生,一切听指挥。白老师带着大家称量了各自的“采摘成果”,老师让各组将鲜叶摊晾在筛子里,待午饭后再过来炒制。饭桌上她还鼓励大家多吃点,说是炒制茶叶是体力活。
老师知道我们是茶小白,她就按操作步骤分解讲授。锅温达到280度以上,才将鲜叶倒入铁锅中,通过压焖、快翻、捞尽、抖散等手法杀青。老师说:“手不离茶,茶不离锅”,随着叶色变暗,变软,有了黏性,青气也逐渐消失,茶香开始显露。
摊凉片刻后,揉捻做形,二杀时茶叶量已经缩水很多,裸手在高温下翻炒很是惊魂动魄,毕竟我们都没练过“铁砂掌”。二杀后再摊凉,最后上灰。上灰时,茶毫布满锅壁,也飞霰四处,弄得我们满面尘灰色,一双迷离眼。
上午采茶时已有人直呼腰痛,说是采茶不易,这会更是觉得手工茶贵的有理。老师一锅一锅的看,一组一组的教,说不明白就上手做,大家依葫芦画瓢的学。
各组也有自己的“巡视员”,随时反馈其他组的炒制方法,茶叶形色样貌,交流学习中进行改进提升。期间1组炒锅的温控开关只有一个,不好控温;2组的锅温偏低,也出了些小状况。值得欣慰的是我们了解并实操了如何制作毛峰。眼见条索卷曲,灰绿白毫的自制毛峰,一种愉悦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清茶在手,甘霖入喉,那是温润心田的感恩与感动。这集日月精华的灵物,从翠绿到灰绿,从鲜润到单薄,与沸水邂逅后又从干瘪到丰盈,从灰绿到黄绿,浮沉随意的淡泊宁静,色清气香的傲然风骨,先苦后甘的人生禅意,好不滋味深长。
大家慢啜细品互为 “别茶人”, 但“咋看都是自己的娃最乖”,白老师很是为难。最终4个奖项花落3家。得之欢喜,不得亦是欢喜,人手一袋自制“毛峰”带回家,2组的茶有黄茶的味儿。
这次从高堂雅室到草木之间,亲身躬行书上所得,亲手采制茶叶,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是很有意义的历练。历练越多,成长越快,所以实作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