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正好上了《伴侣与我》的2天课程,在课堂上和同学互相练习有关于伴侣的一些课题时,发生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当我读到这篇公众号文章的时候让我感触特别深,对于老师课上讲的内容也有了些更深刻的理解。
文章开头的一段话说出了我们在伴侣关系中的重点。
主持人蔡康永曾说过一个观点:
“人与人之间有一个情感账户,每次让对方开心,存款就多一点。
每次让对方难过,存款就少一点。”
其实,家庭成员之间更是如此。
一个家如果能不断储蓄感情,哪怕没有足够的物质,丰盈的爱意也足以支撑一家人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反之,如果一个家总是消耗情感账户,即使日入斗金,每个人的生活也不会幸福。
很多时候,正是相处模式,决定了一个家的情感账户最终是盈余还是破产。
俗话说得好: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是非对错的地方。
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往往离不开彼此的包容和理解。
让我想起我们平时听到最多的可能就是相爱容易相处难,两个人的相处不仅仅是关系到两个人,还有两个家庭,两个家庭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琐事往往引发很多矛盾,让原本平衡和谐状态的天平开始倾斜,拉扯…慢慢地消耗着情感账户的那一点积蓄,如果伴侣之间有着更多的包容和理解,在一次次的矛盾中共同成长,携手共进,最后就能遇见美好和幸福!
就像课上老师跟我们讲的:当你和伴侣坚定不移的相互信任和支持,是没有人可以把两个人分开的。
但是在现实的个案咨询中,往往信任和共进退这个部分是很脆弱的,每个人都会有自我保护意识,希望自己在矛盾中减少伤害,在一次次的矛盾中,信任感伴随着不能被满足到的预期慢慢消失,对于伴侣的亲密度也会减少,选择用另一种自己觉得安全舒服的方式去处理与伴侣的关系,害怕靠近以后就会引发矛盾,伤害到对方,很容易就让两个人的沟通交流变少了,两人之间的关系会慢慢变得疏远了。
每天自己刷着自己的手机,完成自己的任务,没了热络的语言沟通和情感表达,除了日常必要的语言输出,日复一日,往往我们就会理所当然的觉得这就是生活吧!因为这也是我们眼中很多父母生活中的样子,其实不然,只要家人之间互相理解,相互包容,再苦再难的日子都能被爱与温情所治愈,让家中充满阳光和欢笑!
正如法国哲学家蒙田所说的:
“一个人能和家人和睦相处,这是人生的重大成就。”
那如何让家庭氛围变得更好呢?
也许更多的时候需要从自己出发,多换几个角度,站在别人的位置多思考,当自己有情绪出现的时候,尝试着做几个深呼吸让自己放松下来,再去考虑和讨论事情,也许会就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喔!
如何将家庭变成自己最宝贵的财富?
最好的办法,就是琐事不争,大事不责,遇事一起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