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出差回来,邮箱里堆满了邮件,桌上的电话铃声和手机铃声也是一唱一和。相信每个离开工位超过3天的人,回到工作岗位时都有一种强烈的“被需要”的感觉。
如果放在早几年,拜责任感驱使,我一定会迫不及待地一一打开邮件,逐一回复,每一个打来的电话都要认真接起来,妥善应答。因为那个时候,我认为这样是一个人的工作态度问题。
在我之前工作的单位,我的上司是一位非常敬业和投入的男士,作为银行品牌部的主管,他工作的日常就是要应对来自媒体、广告公司、银行业务部门等各方面的轮番轰炸。颇有戏剧感的场景就是,你坐在他的座位前汇报工作,电话铃声此起彼伏,然后他先接起了座机,说了几句:“抱歉我先接个电话。”然后又接起了手机,他可以一边手上攥着两个在线上“嗷嗷待哺”的人,一边云淡风轻地对着你:继续,我们刚才说到哪了?
我曾经以为,这就是职业精神,就是工作能力。
然而几年过去了,我自认为没有在工作上有任何“建树”,依然还是在“打杂”,只是变成了打杂的熟练工而已。我的确是没有学到前上司的精髓啊。
这是我的问题么?当然。
在中大型企业的一级部门都会设置一个岗位,叫做“综合事务岗”,透露着高级勤杂工的气息。没有任何鄙视的意思,只是这个岗位,实在不适合久留。因为你很容易满足于到处赶场带来的充实感,从而陷入“我在努力工作,应该会有好回报”的幻想中不可自拔。
你或许觉得很委屈:我明明每天都忙得团团转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啊。但是你能把你每天处理的那些杂事写进简历里么?你能告诉下一个单位的HR我每天工作10个小时,工作内容是为了应付各个部门各个外部机构需要我配合做的事情么?
你或许会反驳说,每一个工作都有它独特的价值,特别是在大企业中,每个人扮演的都是螺丝钉的角色,工作不分贵贱,都要认真对待,你那都是眼高手低的想法。但是如果你变成了一个不懂得批处理文件、不懂得取舍、不懂得拒绝的人,你注定只会让别人剥夺你思考“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的权利,你的精力、你的时间都被碎片化了,结果就是:你除了在不停地“灭火”、在应变能力上变得更加熟练,没有任何专业深度上的成长。
假设你是一个真心认为不能混日子的进取青年,
A. 如果你的工作量非常饱和,邮件和电话的轰炸只会让你焦虑烦躁,打乱你的工作计划,拖延你的工作进度;
B. 如果你的工作量极度不饱和,你会对所有发来的邮件和电话求之若渴,因为它们让你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有活儿干才不会被淘汰。
两种情形的结果殊途同归:你无法静下心来思考更重要的事情——我真的适合做这份工作吗?我的优势在哪里?我要如何才能得到长足的进步?你没有精力去打磨自己的必杀技: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金刚钻。
我还要告诉你一个真相,你要相信职场上存在一种人:无论大事小事、轻重缓急都喜欢一个电话追过去,不接就继续打,座机不接就打手机。因为他们懒得发邮件,因为发邮件就意味着要组织语言、要提供该事件的各种背景资料,他们为了尽快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考虑你此刻在做什么,不惜打断你,不达目的不罢休。而且,他们非常自信自己的这件事情应该在你的work list里面排在前列。
有一个小伙子曾经一天最少打了10通电话给我,最后我接了,他竟然是因为一个很小的问题,因为领导问起来所以必须要给一个说法。
这件事情也许在他看来是天大的事情,而你宝贵的整块时间,多半都是被这些人毁掉的。
你需要自我暗示来训练一颗强大的心脏:一封邮件,你10分钟、半天、甚至一天都没有回复,是不会怎样的。一个电话,打完座机打你手机,你不接,是不会怎样的。
可是我得保住工作啊,不能整天思考结果被老板发现开掉了,我连思考的本钱都没有了啊?
作为一个职场“老油条”,我再告诉你一个真相,如果你还没有对自己手头做的事情足够熟悉,或者没有能力识别及预判事情的紧急程度,甚至你连决定自己命运的关键人物的电话都没有背熟,请忽略我所说的话,不要继续往下看,先干好本职工作。
来自关键人物的电话、邮件必须及时回复;
有关关键事件的电话、邮件,必须及时回应;
来自其它人、其它事件的电话、邮件,设定一个时间,集中回复,批量处理;
每天给自己至少1小时不被打扰的时间,思考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刻意训练有助于未来职业发展的某项技能,我把它称之为“第一时间”。
这样做的前提是:
你需要非常的自律;
你有能力识别“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
为了保护自己的“第一时间”,为了防止被上述“恶人”侵扰,我的工作用手机是常年静音的。如果真的着急,电话找不到人,对方会发邮件、发短信、发微信提醒你,这样你就为自己争取了批量处理文件的时间,你的工作效率会大大提升。真的,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非要立即接起电话来晚一秒就会死人的事情。
你出于“别让对方等得太着急”的善意满足了对方,有一次就会有下一次,有这个人就有其它所有人。从功利的角度,你舍弃自己的“第一时间”去“讨好”的这些人,无法给你升职加薪,无法给你带来成长价值,你完全可以选择性满足。
套用大学时代流行的一句话:“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其中的内涵,请自行体会。
有的人对刷微信上瘾,有的人对点开未读信息上瘾,有的人会被琐事带来的充实感和满足感上瘾。戒掉这些瘾,才有机会获得更有营养的生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