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每天不间断学习,一辈子不间断,那么我们就自然会得到人生的真正快乐与幸福。每日读论语,让我们每天都在圣人的大智慧中陶冶自己的身心,提升自己应对事情的能力,进而能够更轻松解决人生的各种状态。
学习内容:
15·1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学习心得:
15.17 孔子说:“整天聚在一块,说的都达不到义的标准,专好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心得:孔子在这里揭示了一类人,这类人终日无所事事,有很多空余时间,靠闲聊打发时间,说的话没有任何意义。不仅如此,他们还常常卖弄小聪明。这种行为对他人、对社会都没有任何益处,这种人要有所成就是很困难的。聪明是上天赋予我们的一种特殊能力,拥有这种能力,可以让我们在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时更加得心应手。聪明是一种工具,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工具做事情。但是再好的工具也要使用正确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对事情的发展起反作用。聪明就是这样,聪明才智用对了地方,就会促进社会发展,如各项发明创造就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这种聪明才智是大智慧;如果聪明才智用的不是地方,比如用它搞点阴谋诡计,逞口舌之利,算计别人或计较个人私利,这不仅对社会和他人无益,还有可能害了自己。这种卖弄,就是我们所说的小聪明。说起耍小聪明,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人本身不聪明,甚至是鲁钝的,但是自以为很聪明,而且虚荣心比较强,一心想要表现,让大家看看自己有多聪明。可想而知,这种人的卖弄必然是拙劣的,大家不仅不会觉得他聪明,还会把他当成笑柄。一种是这人确实非常聪明,但是自恃才高,不知内敛,过于张扬,这种人虽才华横溢,但往往用不到点儿上,或者因不知收敛而遭人嫉恨,受到打击迫害。不管是哪种情况,结果都不好,因此奉劝人们不要耍小聪明。总之,一个人不管是不是真聪明,都不能故意显示自己的聪明,这样才能够保全自己,不至于受到别人的伤害。如果你处处耍小聪明,往往会落得“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下场,甚至还会因此送命。
15.18 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心得:这一章孔子提出了君子的四条行为准则。以道义作为修身的本质,并以礼制作为载体来运行,通过谦逊来表达,通过诚信来圆满地完成。这段孔老夫子给我们讲到“君子义以为质”,这是讲操行,德行。这个“义”是循理的意思,事事都符合天理、符合道理,这就适宜了。所以义也是可以做为宜字来讲,义者宜也。一件事情合不合适、该不该做,那得看符不符合天理,或者说符不符合我们的良心,天理良心都能符合,这就是义。那么“礼以行之”,这个“行”就是要办事。行事做人当然都要讲礼,“不学礼,无以立”,儒家特别重视礼。刚才讲的,义做为本质,这是我们的德行,表现在外面的是礼。一个有德的君子肯定是彬彬有礼,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个质就是刚才讲的义,文就是礼,礼文。不可能说有操行的、本质好的人,外面的礼却一点不象话,这个不可能,“诚于中而形于外”。当然礼一定要学,有德者必定欢喜学礼,一定是好学的。如果他不喜欢礼,这个人的德行就要打问号了。如果不懂礼,很容易得罪人,令人生烦恼。真正有德行的人,他不会让人生烦恼,他不忍心让人生气,生气就等于是伤他的身体,有仁爱心的人,怎么忍心这样做?所以他肯定很乐意去学礼,“礼以行之”,处事待人皆用礼,这就能够让一切接触你的人都生欢喜心。“孙以出之”,这个“孙”通谦逊那个逊字,它是通假,所以这里不念孙,念逊,是谦逊的意思。“出”是指出言要谦逊。我们内心合乎义,外表合乎礼,这个是一个有德君子,但是不能够骄傲,这一骄傲就什么都不是。孔子讲“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一个人即使是再有才华,但是他骄傲或者是吝啬,或者是两者兼有,那这个人不足观也已,不用再看了,再好也有限,好不到哪去。所以一定要谦逊,“谦受益,满招损”。谦逊,这里特别提出出言要谦逊,不能出言不逊,这是傲慢的表现。往往得罪人,遭祸殃,都是语言上没有谨慎,所以孔子在这里特别提出出言要谦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