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
君子不器——《论语》
【文】
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智】
《易经》里有一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大意是:道是无形的,器是有形的。器即器物,所有有形的物质都是器,不单指器皿;而道,是所有器物所存在、运动、发展的总规律,是无形的。
当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再来理解何为“君子不器”就能更明白了。我们今天分两层意思来理解和运用这四个字。
第一层意思,君子不能像个器具一样仅限于某种用途。器具是怎样的?茶杯就是用来装茶水的,茶壶是用来泡茶的,铁锅是用来炒菜的,它们一旦成为器,就无法具备其他的用途,这叫局限。
高中时,学科很多,这么多学科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我们变成通才吗?当然不是,更多的是让我们了解各门学科的知识,使我们为自己的人生作出更正确的选择,让我们能在对应的领域发展自己的才华和潜能。可现实往往是:直到大学毕业步入社会,绝大多数人仍然找不到方向,依然不知道自己能成什么样的“器”,乃至出现工作和专业完全不对口的问题,而且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在这里我们不议论教育存在的问题,而只站在我们身处的环境中以“君子不器”来启发指导我们的未来。
因为教育或个人对自己潜能了解有限的原因,大多数人很难在年轻时就作出符合自己人生的重大选择。这时候,我们不能局限于自己的专业或暂时的才能而认为自己一定要做对应的工作,甚至公司分配另一方面的工作都认为自己不能胜任。这都是早早“器之”的表现,什么意思?就是早早将自己的未来给局限,给定格了。
在西方的很多名校,就读期间是可以选择换专业的,这是特别人性化的体现。因为在我们那个年龄段很容易做出不符合自己人生、不能发挥自己生命价值的选择。如果我们早早就成了像器具一样的人而局限于某一方面,那未来的可能性也就减少了。
步入职场后,因为基本都是从基层开始,所以一定不能只做自己喜欢或领域内的事,还要对其他方面作了解,衡量一下是否有自己更擅长的方面。就算我们最终要“成器”,也要让自己变成“大器”。
另一层意思,君子不应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手段去达到目的。当然,这不是“不择手段”的意思,而是在取之有道的前提下懂得变通。道是无形的,是巨大且多变的,所以做成一件事、达到某一个目的的方法有很多。当这种方法不行时,不妨试着换一种方法。
在现代社会分工日益明细的情况下,“君子不器”的目的是让我们最终“成器”、“成大器”,有一技之长,或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现在的社会环境和两千多年前孔子所处的环境大有不同,所以我们今天将人生分阶段来看待。君子不器更适用于在我们对未来方向还不是特别明确的年轻阶段。这也是辩证看问题的体现。
更多千年智慧欢迎关注“一日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