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屏会棋图》,南唐周文矩所绘,画中四人身份,一直扑朔迷离。到南宋,才知其一是南唐中主,至元代才解密出其余三个正是中主的三位弟弟。
李璟坐右上,面向观者,正襟危坐,表情严肃,处中心位置,也只有他戴高冠,显示其超然位置,其右手持有书册。在其在边,是同坐塌上的老三李景遂,身向前倾,作观棋状。可能是与帝同塌,神情略显恭敬,而右手搭在正下棋的老五李景迈肩上,似努力表示轻松或亲近。李景迈右手两指夹着黑子欲下,颇显气定神闲,对面是老四李景达,高抬左手轻指,似在促催下子。四人身后是一正向大屏风,画着白居易《偶眠》诗意图,四女子在整理床塌,案前男子欲眠。塌后有一屏,绘有山水图。屏中有屏,故名重屏。除此左塌上有投壶,另有两支投箭搁塌上。右边亦有床塌,有被褥,有食盒,右下有一下人立旁伺候。这就是《重屏会棋图》的全景。
然而棋盘只有黑子,却无白子,不似下棋。而黑子组成的图案竟是北斗七星图,画家如此安排到底要表达什么?历史上,这幅图所以著名,人物栩栩如生,构图也非常奇特,图中屏风正放占据很大的空间,虽非特列,也极罕见。长卷多以屏分幅间隔,单幅多是点缀衬托,像这样当眼正向,占据主要位置,而且绘有重屏,显然不是普通点缀。画,没有文字,画者只能通过画面表达其意,显然是画家精心设下的迷。
其实这四兄弟,根本不是在下棋,而是在进行一项政治仪式。后唐传三世,中主李璟在先主墓前曾立誓,王位兄终弟及。兄终弟及,历史上不是没有,如最著名者就是宋太祖与宋太宗,但多数都是逼不得矣。其时,李璟诸子皆幼,而诸弟握实权。不论李璟的兄终弟及是否出于真心,这幅画,就是这盟誓图,只是画家呈现的很巧妙,兄弟四人围坐似下棋,其实是在举行政治兄终弟及的盟约。
投壶是游戏,文人以诗词,国主以权柄,轮流投壶而壶中有四箭,就是轮流主政。先投壶后下棋,就是对象(主政)后规则(兄终弟及),中主李璟手上书册,其实就是政权之象征。棋盘里七星图案同样暗示轮流主政。北斗七星,是很奇特的星座,天枢永远居中不变,俗称紫薇帝星,自古是皇权与天子的象征。而斗柄可作三百六十度循环,且斗柄所指四季分明。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
四季不同却又周而复始,又始终围着紫薇星转,不就是暗示皇位在四人间轮转?图中斗柄,正指向中主李璟,暗示从他开始,李景迈下子,暗示他是终点,将开启新一轮兄终弟及,如四季轮流循环。画中七星,就差天枢位空,也就是紫微星还未下,子在李景迈手中,一子下,盟誓成。然后,便可高枕无忧,故他们背后画屏是睡眠图,亦无后顾之忧。屏中屏中的画中画是山水图,山水也可看作是江山,故是江山无忧。画中诸物皆指向江山,包括换壶,棋盘,手中子,手上书。江山轮转,兄终弟及也。
重看四人表情更堪玩味,李璟面目严肃,似有不甘,又身不由已。而李景遂作为第一继位人,对棋局最为紧张,故全神贯注。下棋两人相对轻松些,一催促,一下子,共同促成其事。主要“矛盾”是李璟与李景遂,表情最突出,他们像旁观者,其实却是局中人。我们从历史知道,南唐的兄终弟及,并没有真正实行,李璟长子后来设计毒死了王太弟李景遂,事后自己又被叔叔鬼魂吓死。兄终弟及不了了之,最后李璟活着的唯一一个儿子李煜成了李后主。
《重屏会棋图》构图很巧妙,画是屋内景,又明显要突出会棋四人,若只有四人又过于简单,画一重屏,有画中画,不但加深了景深,又极大丰富画面内容内涵。且虚实结合,把观画者从屋内引到屋外,从真实导向抽像,从一室想到江山,从下子想到盟约。因作画具体时间不可考,屏风正放且高大,有说还有另一层暗示。李璟曾是有为君,扩地千里,后江北之地尽失,甚至为避强周,还曾迁都洪州。李璟因此每北顾就心绪难平,为此特叫工匠做大屏风挡住向北视线,故有人称此屏风为遮羞布。
《重屏会棋图》传世有两摹本,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为宋摹本,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为明摹本。宋本上佳,明本远逊。
202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