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然后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详;能够思虑周详,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
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了,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能接近大学所讲的修己治人的道理了。
儒家有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有颜回的“坐忘”,有孟子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还有宋明理学代表人物朱熹的“半天静坐,半天读书”......这些都是儒家“静”的功夫,在“静”中省察自己的行为,让心停下来,回归其“定”“止”之处,从而成就圣贤人格。
道家: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道德经》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
道家的“静”,王重阳留下一篇入静的秘籍——《坐忘铭》,我们实践时可以借鉴
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脉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曲,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君王。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自长。触则形毙神游,想则梦离尸强。气漏形归厚土,念漏神趋鬼乡。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昌。转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至精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造化若知规矩,鬼神莫测行藏。不饮不食不寐,是谓真人坐忘。
佛家: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圆觉经》
众生的心念,本来浑浊不清,要把它静下来、澄清。苦恼本是一盆浑水,天天用手搅,当然浑浊不清;你天天动新的贪嗔痴,等于用手搅浑水,越搅越浑。这个时候,用功修行,把一切妄念都停止下来,用这个静功。静慧就发生出来了。用功修行,把身心客尘都灭掉,便能身心得一种自在的法乐。
可见,儒释道三家讲的“静”都是调伏自心的方法,利用我们自己的心,通过“静”的方法来达到集中精神,统一身心的效果,然后进一步了解我们内心的变化,进而改造我们的心性。它的功能是沉澈心境。使我们的心从混乱、浮动、不安当中安定下来,比如一杯混浊的水,当它沉淀之后我们就看清里面有些什么东西。平常我们的心就是这样,当它沉静下来的时候,我们才看清楚内心的变化。
六祖慧能曰:“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是真实的静功。无论在什么环境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不被外因所转,不为内因所动,一直如如不动,心平气和,不受丝毫的染污。
若能达到此境界,那么恭喜你,你这是大功告成了,你将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从此天地之间任你遨游!
喜欢请转发支持啊!更多精彩请关注(路寻写作创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