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干部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直接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其“知到”与“做到”的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建功新时代,汇聚中国梦,那么奋斗在乡村振兴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该怎样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鸿沟,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呢?要做到真的听民声察民情、实打实地解民忧纾民困,才能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鸿沟,架起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从而惠民生赢民心。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民声民情就是老百姓的声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情况,是他们的心理感受,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是他们的价值判断,人间正道,是非曲直;是他们的所思所盼,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笔者认为,听民声关键在“诚”,察民情关键在“真”,只有诚听民声真察民情才能求得群众的“真经”,保证工作不“跑偏”。所以基层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不仅要主动到基层去“过日子”, 既要“身”入更要“心”入,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走进百姓家中,深入田间地头,诚听“原汁原味”民声,更要秉持“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用诚恳的态度、朴实的语言、踏实的作风,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掌握“真真实实”的民情。要力戒进村不入户,坐在办公室看文件、听汇报,点着鼠标听民声,坐在车里下基层,隔着玻璃察民情等形式主义。要坚持格物致知的精神,身体力行,用脚步丈量之法,绕开“材料”的修饰,诚听民声真察民情,让群众感受到干部与自己“心连心”“零距离”。
粗放拖延乃群众工作大忌,精准高效方为制胜之道。人民群众是最实在的,他们不但要听你说得如何,更要看你做得如何。不光要听“唱功”,而且要看“做功”。解决群众难题,不仅要满含真诚,更要讲究方法。俗话说“对症方可下药”,病脉不曾号准,病情尚未摸清,就开方下药反而会适得其反、本末倒置。因此,要坚持调查研究这把“解难利器”,要调查更要研究,找出问题症结,施以精准高效的实招硬招。面对复杂疑难问题,即不能推诿不作为,要有担当精神,能豁得出来、顶得上去,也不能拖沓慢作为,要在规定时限内尽快给予解决或答复,能一天办好的决不能拖到一个月,即使不能马上解决问题,也要让群众感受到我们的真诚;更不能糊弄乱作为,要依法依规按程序解决办理,办理结果要经得起法律和人民的检验。宗旨在心、职责在肩,无论大事小事,只要涉及老百姓的利益,都要尽职尽责,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要保持经世致用的情怀,谨防“水过地皮湿”假作为的现象,用精准高效的实招硬招,才不会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带来一串其他问题,也才能从真诚为民、真心办事中收获群众的赞许。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群众利益不分大小,都是攸关人心向背、党群、干群关系的大事;“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我们的“靶心”就要对准什么;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这些想必每个党的干部都是知道的。 故人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脱离知的行是盲动,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基层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不仅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和“诚于中者,形于外”的群众观点,做爱民亲民惠民的“知”者,更要以“万折必东不回头”的志气,“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勇气,“滴水石穿而不悔”的韧劲,砥砺“为长远发展谋,为子孙后代计”的担当作为,做爱民亲民惠民“行”者。做知行合一的实践者,时刻保持为民情怀、关注百姓意愿,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干笃行,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实干惠民生,用实绩赢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