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
有一位名叫让·巴蒂斯特·萨伊的 法国商人在1788年读到了斯密的书。萨伊在法国 经营棉纺织业并在新技术上进行投资。由于业务 太忙,他很少有时间著书立说,但在1803年,他 最终还是出版了自己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概 论》。这本书在许多方面把26年前斯密所写的问 题作了概括与澄清,但在结构与论证上更加清晰 了。此外,他还提出了某些新的观点,其中就有 让他闻名遐迩的“市场法则”,也就是后人所说 的“萨伊定律”。
什么是萨伊定律呢?萨伊自己是一位商人, 他曾经和其他许多商人谈到这样一种现象:在商 业活动中,最容易的就是生产产品,而比较困难 的则是销售产品。因此,他提出一个非常合理的 问题:我们为什么不创造一个总能卖出所有东西 的社会呢?为什么不让人们有足够的钱去购买所 有的产出呢?如果不能卖出我们所制造的所有东 西,社会就不能公平地分给人们更多钱或者其他 财物吗?这确实是个好问题!
遗憾的是,萨伊的答案并没有提供一个新的 解决之道。他首先简单地假定供给能够创造自己 的需求: 我们有必要注意到,某种产品一生产出 来,从那个时刻起,就为其他产品提供了市 场,这个市场是以该产品的自身价值为最大 限度的。当生产商完成其产品的最后一道工 序时,他最焦虑的就是要把产品立刻卖掉, 唯恐产品的价值在他手上会有所减少。当他 销售产品获得货币时,又同样焦急地要把货 币花出去,因为货币的价值也是容易改变 的。而花费货币的唯一方法就是购买别的产 品或者其他东西。因此,生产某种产品只不 过是立即为其他产品打开了市场出口。
当太多的生产手段被用来生产某一种产 品,而其他产品的生产却不足,此时就会发 生供给过剩的问题。 这就是问题的答案。说得再清楚些,这意味 着货币本身并不是问题。货币在交易中不过是霎 时间的媒介,说到底,市场交易的实质还是产品 与产品的交换。至少,他所见的情况就是如此。 萨伊定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解释了通 过刺激供给能够促进长期的经济增长,并且也说 明了为什么用缩短每周工作时间来解决失业的办 法从长远来看是行不通的。由于处在“政治光 谱”两端的派别都可以采用萨伊定律作为自己政 策论证的基础,因此,这个定律具有相当广泛的 吸引力。右翼人士可能会说,让我们刺激需求 吧,这样货币就会涓涓流出并创造供给。而处在 另一端的左翼人士则可能会说,给我们的平民百 姓多分些钱吧,这将会刺激供给
弗朗索瓦·魁奈:“经济表”与“自 由放任”的理念。 ·理查德·坎蒂隆:对“货币流通速 度”效应的理解。 ·亚当·斯密:强调追求私利的重要意 义与效率。所有形式的保护主义都具有破坏 效应。 ·亨利·桑顿:“中央银行之父”,总 量货币供给波动的原因与影响。利息率如何 推动储蓄率、货币供给、汇率以及国际间的 资金流动。货币供给的变化如何具有初始的 经济增长效应,以及随后的通货膨胀压力。 中央银行的积极干预是有利的。为什么中央 银行家可以让繁荣更加持久。 ·让·巴蒂斯特·萨伊:供给能够创造 自己的需求。 ·大卫·李嘉图:强调在经济理论中计 算边际效应的重要性。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对经济理论的最大贡献 是他在23~24岁时所写的内容,这些东西直到多 年以后才得以出版,题目是《政治经济学若干未 决问题》,其中有一篇论文分析了萨伊定律。穆 勒称,在简单的物物交换经济中,萨伊概念中的 供给自行创造需求是可行的,但是当货币作为交 易的媒介时,结论就不一定成立。因为人们可以 把销售收入储存起来,所以供给并不总是创造等 量的需求,普遍信心的改变能够引发供给与需求 之间的不平衡。
中央银行如何增加货币供给 到19世纪中期,人们了解到中央银行有3 种创造货币的重要途径: ·购买债券(并支付货币)。这样做有 一种直接效应(注入货币)和一种间接效应 (债券价格上涨,所以利率会下降,这将鼓 励更多的私人借贷)。 ·降低中央银行对私营银行的贷款利率 (贴现率)。这将鼓励各银行从中央银行贷 款,从而使各银行能够增加向私人放贷业 务。 ·降低私营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减少 存款准备金可以使私营银行增加放贷业务
这 次恐慌成为美国历史上罕见的大萧条的序曲。纽 约的失业率达到了30%,然后是40%、50%,节 节攀升。新建铁路里程也从1872年的5870英里下 降到1873年的4097英里,到1874年进一步减少到 2117英里。1875年新建铁路里程降到谷底,仅有 1711英里。这又一次证明约翰·斯图尔特·穆勒所 言是正确的:信心很重要,因此投机也很重要。 即使不受印发货币增加供应量的刺激,也不受到 其他外部刺激,经济繁荣也会发生。如果人们减 少储蓄,货币流通速度提高,或者存在竞争性投 资,就可以出现经济繁荣的景象,而经济萧条作 为对繁荣的一种反应也会出现。
杰文斯的太阳黑子理论留给我们的并不是其 错误的结论,而是分析问题的方法。当代经济学 家常常使用“太阳黑子”这个术语,他们所指的并 不是太阳表面燃烧的火球,而是一种状态。在这 种状态下存在某些现象,其本身不能对经济产生 影响,但能够改变一般人的预期从而间接地对经 济产生影响。由此可见,杰文斯的方法留存下来 了。
1885年,西蒙·纽科姆出版了一本《政治经济 学原理》,非常清晰地介绍了流量与存量之间的 差别,并且对收入的圈流作了图解,他画出箭头 把经济体中不同的人联系起来,展示了这些人相 互之间如何进行支付。然而,这本书最重要的内 容则是叙述了一个更为简明的关系。他称之为交 易方程,该方程后来被欧文·费雪作为货币数量论 重新介绍,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情况。这 个方程是: MV=PQ 其中: M=货币供给 V=货币流通速度 P=商品与服务的价格 Q=商品与服务的数量 这个模型并不是解释经济动态变化的理论, 但它说明了一个更为核心的关系,可以作为许多 理论的参照基点。
查尔斯·巴贝奇 ·发明计算机 ·首创性的操作分析 克莱门特·朱格拉 ·最早使用时间序列数据,例如利息 率、价格和中央银行的余额,系统完整地分 析一个定义明确的经济问题。这种方法成为 一般经济学和经济周期研究的标准 ·描述了经济周期的形态(周期阶 段),这种方法后来经常用到 ·最早清晰地理解萧条是对此前的繁荣 所造成的经济状态的适应性调整 里昂·瓦尔拉斯和维弗雷多·帕累托 ·把经济问题进行数学模型化 ·一般均衡模型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由于“太阳黑子”效应,仅凭人们对 太阳黑子发生变化的预期就会使经济/金融体 系发生变化 西蒙·纽科姆 ·货币数量论,描述了货币与实体经济 活动之间的关系
1876年,即朱格拉的著作出版14年之后,查 尔斯·巴贝奇离世5周年,由李嘉图和穆勒组建 的“政治经济学俱乐部”举办了经济科学创建100 周年庆典,因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已面世整 整100年。担任会议主席的是格拉德斯通先生、 洛先生和时任法国财政大臣的里昂·萨伊。在一如 往常的奢华晚宴过后,洛先生率先起身发表演 讲。从他的演讲来看,他并不觉得政治经济学在 将来还会有更大发展。他认为社会学方面的进展 可能对政治经济学会有所裨益,但影响不大,因 为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其发展已达到顶 峰。 这就是当时英国的经济学精神。自从《国富 论》发表之后,发生了许多事情,桑顿、萨伊、 李嘉图、穆勒、马克思、白哲特、杰文斯、朱格 拉、埃奇沃思、瓦尔拉斯、帕累托以及其他许多 经济学家都为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由于阿尔弗雷德·马 歇尔总在不断地追求完美,所以他倾向于推迟出 版自己的著作,尽管如此,这些著作出版的时候 还都可谓是恰逢其时。他的第一个贡献来自于 1879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这本书探讨了有 关经济周期的一个新理论。在书中,他对价格作 了这样的阐述: 当价格有可能上涨时,人们就急急忙忙 借钱并抢购物品,于是会推动价格上涨,商 业出现膨胀,经营者也会变得鲁莽挥霍,通 过借入资本经营所获得的回报比实际借入的 资本还要少,而他们自己变得富有的代价就 是牺牲了社会利益。随后,当信用波动出现 的时候,价格也开始下滑,这时人人都想卖 掉商品而持有货币。因为相对于商品而言, 货币价值在快速增加,这又会加快信用下降 的速度,而信用的进一步下降会导致信用本 身更严重的收缩。于是,由于价格已经进入 了下降通道,在长期内都会继续下跌。 正是因为他宣称价格下跌是因为价格已经进 入下降通道,所以在《货币、信用与商业》 (1923年)一书中,他也阐明了股票交易中存在 着类似的效应
·我们知道低利率会刺激商业活动,而 高利率则会抑制商业活动。但问题是,多少 才算“低”,多少才算“高”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考虑进行商 业投资实际能够赚到多少钱。比如,如果一 项新的投资能够获得6%的平均收益率,我们 就称其为“自然利率”。 ·现在,我们假设可以按照2%的利率贷 款,这个利率称为“实际利率”。在这种情 况下,二者之间存在差异,贷款人获得4%的 利润,所以会继续贷款进行投资。 ·但是,如果银行利率是10%,那么贷款 人要承担4%的损失,结果就会停止投资(除 非他们很蠢)。而经济将会出现停滞或者收 缩。 这里的“实际利率”与“自然利率”的概念非常 简单,但直到今天仍然是许多理论的一块基石。
现代经济存在朝向消费不足偏离的系 统性趋势,造成这个趋势的原因在于以下事实: ·建造新机器、厂房等投资项目造成了 经济的扩张,只要这类项目建设还在继续, 从事这类项目的雇员就要获得工资并进行消 费。 ·然而,一旦计划的新产能建设完成, 这些雇员也就失业了。 ·这个时点是很不幸的,因为新建产能 投产后会生产出更多的新产品,而与此同 时,那些建造这些新产能的人却失业了。因 此,需求不能与新的供给相匹配。 为了让人们有能力购买现有设备所生产 的产品,我们不得不去建造新的设备;而 后,为了让人们有能力购买这些新设备所生 产的产品,我们又不得不去建造更多的新设 备。 因此,为了避免出现消费不足的问题,就必 须按照某个固定的加速度来扩张产能,而事实 上,这显然又做不到。鉴于此,他们建议美联储 的政策应该是维持货币供给每年以4%这样的速度 增长,同时政府要设立一个理事会,认真负责跟 踪经济的动态变化,一旦出现消费不足的迹象, 即刻启动公共开支与投资计划。换句话说,就是 采取消极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他最优 秀的著作是1927年出版的《工业波动》。在这本 书中,他把经济周期和由真实因素、心理因素以 及自主的经济因素造成的冲击联系起来。他认 为,乐观主义的错误造成了随后的悲观主义错 误。他还明确指出,破产很少毁灭资本(当一家 公司倒闭的时候,其资本设备仅仅是被新的玩家 所接管而已,并没有被实际销毁),但会造成恐 慌,而这才是重要的影响。虽然资本在机械的程 序中被转手,但是,当人们目睹破产的惨状时, 进行新资本投资的意愿自然不足。
经济周期理论中的一个最重要发现就是“加 速”的概念。它最早出现于美国经济学家约翰·M· 克拉克1917年的一篇题为《商业加速与需求法 则》的文章。这个概念描述了投资支出如何变得 不稳定,因为那些需要扩张产能的企业要订购资 本设备,而订购资本设备本身就会增加市场需 求,从而会诱导商家订购更多的资本设备。但 是,一旦这种加速过程趋于平缓,就会导致经济 出现暴跌。
克拉克、马歇尔、庇古以及我们所提到的其 他经济学家同样伟大。但是,人们并没有把这些 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中的任何一位看成是这个领域 的领头人。其实,那个时代的真正领袖人物是丹 尼斯·罗伯逊。他在1915年出版了第一本专著《工 业波动研究》,而后在1922年出版了《货币》, 1926年又出版了《银行政策与价格水平》。他的 第一本著作是对经济周期研究的重要贡献。其中 一个主要观点是,经济不稳定性的首要原因在于 对资本货物需求的变化。他描述了以下情形: ·由于设备更换或者技术创新导致资本 投资的增加…… ·新的资本又导致投资回报的增加…… ·与此同时,货币的数量与流通速度提 高,从而导致价格上涨,而价格上涨对企业 具有吸引力,但不可能持久。 ·利率也会上涨,但存在时滞,因此不 能快速对商家提出充分预警。 ·结果将会是一种累积性的扩张,扩张 的程度远大于初始的推动。 ·当利率赶上来并且价格开始出现下跌 时,这两个因素对于经济而言都是坏消息, 于是经济扩张就会停止。 在罗伯逊看来,正是由于技术创新和设备更 新再投资的浪潮造成魏克塞尔的自然利率出现了 变化,从而导致了经济的不稳定。他认为,经济 本身是不稳定的,伴有波动,而且波动的幅度被 货币供给与流通速度的变化放大(但不是货币因 素造成的)。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有 充分的理由推崇他为经济周期领域的研究权威。 在今天看来,资本投资、实际利率、价格、货币 供给与利率仍然是关键要素。
奥地利经济学派倾向于反对任何形式的 政府干预,包括对整体经济进行调整的任何 企图。冯·米塞斯和他的学生弗里德利希·冯· 哈耶克是这派哲学的领军人物。冯·哈耶克的 大量著述都对冯·米塞斯的理论作了详细的阐 释。在他看来,问题的根源在于金融部门对 于货币需求增长的反应,它们提供了更多的 信贷,而不是保持货币供给的稳定性和提高 价格(利率)。下面列举了他的一些主要研 究结论: 利率低于自然利率可能是不稳定性的种 子,因此刺激经济繁荣是不可持续的…… ·……或者是新的商业机会提高了自然 利率水平,而实际利率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 ·在繁荣时期,快速增长的货币供给没 有造成任何初始的通货膨胀,但经济繁荣一 停止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而且,如果利率仍然处于过低的水 平,那么相对于投资需求而言,储蓄就会不 足。 换句话说,在经济繁荣时期,中央银行 可能会错误地允许货币供给过快增长,因为 没有立即出现任何警示的信号。因此,它们 也就允许储蓄增长落后于投资需求,并且还 会为后来的通货膨胀水平上升创造条件(实 际上,桑顿早在1802年就已经得出了这个结 论)。 冯·哈耶克所提出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周期 理论的另外一个要点是,低利率会鼓励许 多“庞大的投资计划”,或者会导致现代经济 学家所说的“资本结构的深化”。最终,利率 水平上升,使这类投资计划变得不再盈利而 被放弃,从而造成了极大的成本浪费。在20 世纪20年代末,冯·哈耶克越来越确信这个过 程正在展开,一场经济危机也已不可避免。
由于货币供给急剧减少,美联储已经束手无 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 量的人处于饥寒交迫之中。到1932年,失业人数 已经从150万急剧攀升到1300万,大约25%的劳动 力失去了工作。1933年,国民收入已从1929年的 870亿美元下滑到了390亿美元——退回到20年前 的水平之下。
·国民收入中的消费部分随投资变化。 如果投资上升,消费也会上升,因为投资的 过程会增加就业岗位与薪金支付。这里面存 在萨伊定律的元素 然而,这种关系并不完全如此简单。 那些用于投资的货币将会持续换手流通,每 一个得到这些货币的人都会储蓄一部分,然 后把剩余的部分花费出去,这个过程一直持 续到这些货币全部被储蓄起来为止。我们把 增加一英镑投资所产生的放大倍数称为“乘 数”。因此,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是由该 乘数的大小来决定的。 ·如果人们的储蓄超过了社会投资,经 济体系就会出现不平衡。换句话说,收入、 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关系可能平衡,也可能不 平衡。 ·假设现在的投资低于人们当前的储蓄 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收入将会出现下降, 而且收入的下降也具有乘数效应。 ·由于消费者的收入在下降,他们会发 现不能再按照以前的比例进行储蓄了。这意 味着储蓄也会下降,而且会一直下降到与已 经降低的投资水平再次相互匹配。
在对经济周期与资本主义的未来所作的分析 中,熊彼特尤其强调企业家的作用。每一次经济 从衰退走向复苏,都是企业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 的作用,其重要性超过其他任何要素。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创新的产生就 像蜂聚一样,而这些创新蜂聚正好解释了经济周 期。创新并不等同于发现新技术。创新是一个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将所发现的技术不断转 化为商业成果 一个有利的环境,即每一个萧条阶段所 酝酿、创造的各种事件的总体状态,我们应 该特别记住,而且它也成为一直促进并解释 经济繁荣的一个因素。众所周知,在萧条阶 段,有大量的失业人口、堆积如山的原材 料、许多闲置的机器与厂房设备等,这些因 素造成了低廉的生产成本,以及比正常情况 低得多的利率水平。 对于企业家而言,这种状况非常理想,他们 只要把这些生产要素按照有利可图的新方式组合 在一起进行生产,就可以开辟出新的市场。因 此,在困难时期,会有更多的创新出现,这不仅 能够引发一个地区的兴旺,更会带来普遍的繁 荣。 在说明为了向 更有效率的新生产结构释放资源,而必须摧毁老 的生产结构的过程时,他用了“创造性毁灭”这个 说法。当经济周期处于这种阶段时,那些有着更 富效率的新想法的企业家能够运用信用来建立企 业。一旦他们能够给市场带来新产品,那么很显 然,就会给原有供应商造成竞争压力,结果便是 越来越多跟不上变化的生产商被淘汰出局。这样 一来,企业家就可以利用原来生产结构中的厂 房、办公地点以及雇员。如果这种创造性毁灭的 过程没有发生,那么经济就不会快速增长,或者 根本就不会出现增长。 私营企业具有效率的一个原因在于,和 政治人物或者公共部门的官员不同,它需要 为自己的错误承担损失。
弗里德曼则像欧文·费雪那样,把 纽科姆的货币数量方程式挖掘出来: MV=PQ 我们回忆一下,这个方程式的左边是货币供 给与其流通速度的乘积,右边则是物品价格与数 量的乘积。弗里德曼首先指出,通过运用积极的 反周期措施来管理经济存在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困 难。一旦你意识到经济正在“跳水”,那么等财政 政策生效就已经太晚了。而当这类政策最终起作 用的时候,经济本身极有可能又已经开始回升 了,因此,这类政策增加了不稳定性因素。除此 之外,有明显的迹象表明,政府通过举债来增加 额外开支将会对私人举债产生挤出效应(老 的“财政部观点”)。要点在于从方程式的两边都 可以找到内在的不稳定性因素。左边(MV)的 不稳定是因为内在的自我增强机制,这一机制是 货效应(梅茨勒)、加速数(克拉克)、投资过 度(穆勒)、创新蜂聚(熊彼特)等。而当这些 因素合在一起时,货币与现实经济之间的正向反 馈效应将会造成不稳定性的增强(明斯基)。但 是,在任何方程式中,如果一边稳定了,那么整 个方程式当然就稳定了。在此方程式中,稳定左 边的货币供给部分要比稳定右边部分容易得多。 弗里德曼的假定获得了大量研究的支持,这 些研究表明,在货币供给与经济周期之间的确存 在很强的相关性——前者领先于后者。1963年, 他与安娜·J·施瓦茨合著的《美国货币史(1867~ 1960年)》出版了。他们的研究表明,从长期来 看,货币增长完全反映在通货膨胀上,并没有反 映在经济增长上。
萨缪尔森只是把两个简单的现象整合在一 起,并且说明了其共同行为是多么复杂。但是问 题在于,迄今为止所提出的经济周期理论包含了 对至少5种不同非线性的反馈现象的描述: ·正向反馈环。恶性循环,在此循环 中,某个特定事件会刺激另外一个事件,反 过来,后一个事件又会刺激最初的事件。这 种例子包括早期的动量贸易理论(穆勒、马 歇尔),以及自我订购理论(像克拉克的加 速数和梅茨勒的存货循环)。 ·回声效应。耐用资本货物(如轮船) 或者消费品(如汽车)的投资聚集。恩纳森 的轮船建造周期就是这种回声效应。 ·瀑布式反应。带有内嵌放大器效应的 链条反应。这是典型的大众心理理论,留待 后面讨论。很显然,熊彼特就曾经谈到创新 蜂聚的第二波效应要比初始的刺激强大得 多。 ·时滞。当前行动或事件的效应将会在 一段时间之后呈现出来的现象。这类现象的 例子包括蛛网(丁伯根、里奇)和加速数 (克拉克),还有许多消费不足与投资过度 理论(霍布森、巴拉诺夫斯基、斯皮索夫、 卡钦斯、福斯特、卡塞尔、罗伯逊、霍特 里、费雪、凯恩斯、冯·米塞斯、冯·哈耶 ·去抑制器。潜在的负向反馈过程被正 向反馈过程暂时阻止的现象。有关动量贸易 的心理学理论中有这类因素,自我订购现象 (克拉克、梅茨勒)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