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红楼里的女儿众多,宝钗实在算不上最出众的那个。黛玉,情痴如许,鲜活如斯,偏偏身不由心,早早香消玉殒;凤姐,泼辣爽快,精明强干,却难逃机关算尽,草草葬身风雪;史湘云,醉卧芍药,生性豁达,但终究失了良配,默默水涸湘江。可薛宝钗呢?她更像是一个影子,像是一个观察者,无声无息,猜不透、走不近。
薛宝钗,不是言情小说里的“恶毒女配”。
红楼梦不是二女争一夫的烂俗小说——宝钗或许曾经对宝玉动心,但在第36回,听到宝玉说梦话木石前盟后,就彻底断念了,宝黛二人相处也会刻意回避。葬花吟是黛玉命运的谶语,也是宝钗本人的悲剧。“虽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是宝玉的怀念,也是宝钗的妥协与无可奈何。
薛宝钗,不是纯白无瑕的世外奇人。
她向封建世俗妥协,却又试着在牢笼里变得更好一点。点贾母爱吃的食物爱听的戏,送礼时不亏待姨娘与下人,给湘云解难,又将命运多舛的香菱带在身边,她状似逢迎,却点到即止。她胸有大才,见多识广,却又不显不露,甚至刻意藏拙,此般处世态度,决定她不可能在面对金钏儿之死时流露出歇斯底里的正义与悲愤。她看起来世故圆滑,算无遗策,受人贬低,屡遭剖析,满腹心机,曲意逢迎,冷心冷性,高高在上,虚情假意,满心枯索,但她雨夜送给黛玉的燕窝是真,暗地里接济无亲无故的邢岫烟是真,一首惊艳的螃蟹诗和满腹的文学修养是真,见多识广亦是真。她冷心冷性,半新不旧的衣服,雪洞一般的衡芜苑,咏柳絮时她一句"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便可窥见端倪。"任是无情亦动人"是曹公给薛宝钗的评价,她冷眼旁观着生活,又在时刻与生活相搏。
她是一个极为丰满的悲剧人物,她遵循封建时代生存规则,说着符合身份且对她有利的话,做着对家族和自己有利的事,不显山露水不得罪人,但最终也无法得偿所愿。林薛二人,一个选择灵魂自由,一个选择压制热毒;一个纵情投入,一个冷眼旁观。“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钗黛本是一体两面,孤高自许也好,随分守时也好,在那个时代洪流下都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红楼梦中,没有什么人能开金手指,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觉醒,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困境。宝钗懂宝黛,也懂王夫人、王熙凤,她理解理想主义的美好,也理解现实主义的不易,这个角色是复杂的,是被时代禁锢的,是悲剧的。于是万艳同悲,于是鲜花终落泥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