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的限制

   我在劝说自己认清年龄位置的文章中举过一个例子,关于让青少年通过悔于前,勉励自己好好读书,以免悔于后、又枉费了青春。最近琢磨起来,用“读书”二字,实在让人心有不安。读书除了应该读值得读的书以外,本没有限制,人人皆可读。可是人们偏偏给它加上限制,使读书原本的大概念被淡化,能让人普遍谈论的是在学校上学即为读书。什么人在学校读书呢,是学生。再进一步想,终于弄明白了:哦……只有学生需要读书,学成了的人是不用的!读完书之后就不用读书了么?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只是我们的知和行难以合一,这才找理由给读书加上限制。读书有限制,这一点毋庸置疑。


  上学时,我们就背诵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用现代话解释,就是:学习、时常复习,人会很快乐。“习”取复习之意,无可厚非。然而,令人纳闷的事儿也呼之欲出:为什么人家学习、复习会这么快乐;而轮到自己,不仅不悦,反倒是很痛苦呢?后来,想出一个理由,差别在乎我是俗人,人家是圣人,怪不得我总是体会不到学而时习之的快乐。既然怎么读都是觉得不快乐,遂不读。毕竟,人生苦短,为什么要逼迫自己呢?


  最近,接触到了对“习”的另外一种解释,我认为颇为合理。他解释说,”习“应取”“习惯”之意。孔子是最了解人心的,他借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大家,通过读书学得道理,再在实践中运用,最后变成自身的一种习惯和修养。《论语》中确有其它与这个观点相呼应的文字,它们反映出孔子对“学而时习之”的态度。例如,《论语·公冶长第五》中,“子路有闻,未能之行,唯恐有问”。子路听从孔子的教导,在还没能完全做到孔子教的一个道理之前,他害怕听到新的教诲。这是因为子路懒于学习么?当然不是,子路自知即使学到了道理,未能行之也是枉然。他担心的是之前学的道理还未成为习惯,又学了新的。可见,子路闻道、笃行的思路,是受他老师的推崇的。我们大多数人读书非好之,非乐之,而是为了知之。如果书中的道理只有在被读的时候才在读者的心中短暂出现,这还叫什么知之呢?我们这才明白,为什么自己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总感觉没落到实处。


“子路有闻,未能之行,唯恐有闻” ,再细读这句话,还能发现它不仅劝人把所学变成自身的习惯,还有另一层意思:读书的益处并不能立刻显现,要一点一滴、慢慢地显。我最近读到一句话,“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用来形容读书获益的循序渐进很恰当。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屯”有始生之意,它告诉我们,一个生命的萌生,就拿种子发芽来说吧,要跟挤牙膏一样,爱惜自己的力气,不要一下子非要长成很大的叶子。如果挤牙膏使劲儿挤,牙膏挤光了就没得用(不要说再买一管的话)。这样的种子是长不出来的。读书亦是如此,渐学渐用才好。  因此,我们又明白为什么自己从学校毕业后,再也不想读书了——因为力气都用尽了。


  初次通读《论语》时,觉得翻来覆去就那么些个道理,早就听得耳朵起茧子了,哪有什么不明白的?于是,当时只做文字内容的记忆。过了七年的时间,在历经过一些人事后,虽说我稍微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明白的还是有限。大家也看出来,我在这篇文章的几处引用了些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话,目的也是为了将离我很远的学问与自己生活拉近,将学、问、思、辨结合起来。这样做的效果当然不会立即展现出来。我相信如此再过七年,我会对书中的道理又有进一步的理解。


  现在当父母的,为了给孩子创造好的教育条件,花重金让他们上各种课程。像从十几岁孩子的口中听到类似于“哈佛大学一个研究……” 这样专业的话,我们也不必感到惊讶他们学得多、懂得多。说到底,未落实到实处的学说,不过是为了给他人留下好印象的表演而已。这种情况一般都有后遗症。等他们长大了,被逼迫学了那么多年,终于翻身当家做主,一拍案,不仅决定与之前痛苦学到的东西一拍两散,以后还再也不读书了。为了防止这样的事,家长们教孩子时,最好做到 “屯其膏,小” ,同时,还应该有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多见阙殆,慎行其余“的态度。


  我们有的读了很多书,有的不爱读书图省力气的,都有一个疑问,是否存在一本书,读它世间任何事尽知晓?传说,黄石公传《素书》给张良,让他读十年,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后得以全身而退;知名的宰相对他的君主说,“臣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太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于是,便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究竟有没有这么一本书,我还是抱有希望说是有的。只是,即使有这样一本书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也未必读得懂。


  如此一来,就有另一个问题出现,读书要不要读得明白?我的个人观点是,要读,但是不用读的太明白。后面再加上一句话:读得越明白,看得越不清;读的含含糊糊,对世事洞察则更透彻。大家有没有发现,西方也有一些和我们观点相似的哲学书籍,它们共同教人多修身进德。不同的是,我们称中国此类书籍为经典,而国外的常被视为是洗脑书、心灵鸡汤,让人不屑一顾。我深思一下,其中有一点原因,可能是外国人分类太明确,又把道理讲得过于易懂了。他们都先讲一个道理,再举几个名人的例子,告诉你就这样就对了!


  读外国书,我们一下子神清气爽,觉得自己都懂了,不用再读了。可到了现实中,我们发现完全不一样么!那些心灵鸡汤有什么用?都是白扯的话而已。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往往只有几个字,却是对世间万象的高度提纯。用比较时髦的话说,都是些形而上的东西。我们读一句话,反复琢磨,当遇到某种情况,我们就想:这句话说的是不是就是眼前的现象呢?——好像是,又好像不是。正是这个不确定,促使我们继续学习、思考,对于表象的理解更接近本质。而且,读明白了的人也不好给他人解释。因为,他无论怎么解释,都只解释了一部分。我们可以听取别人的解释,这能帮我初步地理解文本意思,但我们要有警觉心,认识到别人的解释并不代表道的本身。


  关于读书的限制,我暂且想到的只有这么几点。以后有新的发现,再另行补充。看看我所列的这几点,其实统一起来就是一点: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本来是谈论读书的限制,却收获了意外之喜——进一步了解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当然,不仅读书有一道贯之。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会选取一个角度,对“吾道一以贯之“进行思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454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53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921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48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7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50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90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1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75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92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24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09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52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1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43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03评论 2 36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27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推荐编辑:缕缕芳香 推荐理由:《论语》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它流传至今,影响了世世代代中国人。本文较详细地讲述了两...
    蕉下客deer阅读 2,065评论 48 37
  • 读完本文约需35分钟 各位好,今天我要讲一本我自己写的书,叫作《樊登讲论语:学而》。每次讲自己写的书都会特别忐忑,...
    幸福感1314阅读 486评论 0 0
  • 读完本文约需35分钟 《论语》是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熟悉和了解的一本著作。它里边的任何一句话都能够给我们带来可能...
    与孩俱进阅读 423评论 0 0
  • 1. 初知《论语》 初知《论语》,是在中学的语文课本里。 上中学时,语文书里有几句《论语》里的句子,像“学而时习之...
    渑池3112王莉莉阅读 1,416评论 10 16
  • 2022年2月16共学 领读人:缪丹 范家驹 《论语·学而》篇第一章 【注释】(此处以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为底本...
    甘棠书院阅读 2,50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