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位资深班主任说过:
“同一个班级中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们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
教育路上,千千万万个父母都盼望着自己的孩子能成才、有出息。
然而,家长绝不能在指望孩子自觉中静待花开,孩子的教育是有期限的,一旦错过便无法重来。
要知道,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
1.培养习惯,长期坚持
培根说过: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坏习惯,耽误孩子;好习惯,成就孩子。
学生阶段是孩子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节点。
好习惯是养出来的,好成绩是帮出来的,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培养好习惯开始。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
好成绩,都是在日常好习惯中一点一滴累积而来。
父母前期重视习惯培养,孩子后期学习更省力。
(1)管好孩子学习习惯。
(2)管好孩子生活习惯。
2.提升自己,终生学习
人的差距在阅读,阅读的差距在家庭。
没有书香氛围的家庭,别指望他们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
不阅读的孩子,就是潜在的差生;不合格的父母,教出不及格的孩子。
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就是勤翻书,常阅读。
父母在阅读中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育方法,为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在阅读中涉猎文理通识,提升学习能力,为未来人生蓄力。
正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说的那样:
“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阅读,于父母和孩子,都是最好的补课。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顶配的教育就是孩子和父母在阅读中共同成长,一起进步。
(1)陪伴阅读。
(2)主动学习。
3.制定计划,拆解目标
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就像一场场升级打怪。
正如心理学上的“手表定律”:
如果你只有一块手表,你能很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而如果你同时拿着多块手表,由于每块表上的时间都不同,你反而无法确定时间了。
同理,日常教育孩子时,要告诉孩子不要制定多个目标,而是要选准一个,全力出击,这样才能化解难题,轻松完成学习任务。
父母教会孩子制定计划、拆解目标,是提升孩子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内驱力,让孩子学习更有成就感的关键。
(1)目标设置要适当、明确和具体:适当就是不能过高或过低;明确是指目标要便于对照和检查,不能空谈;具体是指将每周的任务分配到每一天。
(2)设置目标完成激励机制。
4.找准方向,事半功倍
JK罗琳有句话说的很对:
“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孩子能有多大成就,取决于父母在教育路上扮演何种身份,做出哪种选择。
父母扮演引领者,因材施教,孩子便能展翅高飞。
父母扮演决策者,独断独行,孩子只会毫无主见。
(1)发掘潜力。
(2)提前规划。
5.爱惜身体,健康无价
孩子只有拥有健康,才能创造无限可能。
正如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
“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无法表露,文化就无法施展,力量就无法战斗,知识就无法利用。”
健康饮食的孩子,大脑聪明;早睡早起的孩子,严于律己;热爱运动的孩子,身心健康。
(1)远离“垃圾快乐”。
(2)坚持锻炼。
6.把握当下,不负韶华
知识改变命运,孩子人生的高度,取决于书本的厚度。
当孩子抱怨读书苦时,带他去看纪录片《翻山涉水去上学》,让他感受当下自己有多么地幸福。
当孩子厌学、逃课时,带他去看纪录片《十八岁的流水线》,让他明白那些因为错过读书机会的少年,在未来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到底有多可怕。
“盛年不再来,一日再难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真正的弯道超车,就是不负韶华,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
(1)努力读书。
(2)积极向上。
自信,是孩子成功的密钥,生活中,家长要用乐观的心态陶染孩子,让孩子拥有遇事不放弃的韧劲。
请告诉孩子:你今天的日积月累,才会换来明天别人的望尘莫及,该奋斗的年纪不能选择安逸,把握当下,用力奔跑,才能改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