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背景是1347年-1348年的黑死病时期。这次大瘟疫导致欧洲一半人死亡,也有说三分之一的。薄伽丘讲述,佛罗伦萨城死亡超过十万,社会秩序已经毁灭,七位女士个个身穿丧服,年龄最大的声称家中只有她和一个女佣人了,三位男士也差不多。
这种情况下,十个人不用顾忌旁人的言论,按照自己的爱憎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于是他们表达出来对教会的鄙视和轻蔑,对情欲的向往,对爱情的期盼。这种话,这些事,在正常时候当然是不能说的。十日谈,通过这些故事,反映了佛罗伦萨富裕市民的真实想法。
看完《十日谈》,觉得薄伽丘确实挺有想法的,小故事里经常暗藏机锋。我举个例子,前一个故事大家谈论得较少,后一个是小说集里相对热门的故事。
第二天的第二个故事,商人林多纳经商途中,每个早晨必念《我父在天》和《圣母颂》,祈求晚上能有个舒服的下榻之处。途中遇截,被抢去财物和衣服,在城门前冻个半死。当地侯爵的情妇——一个富寡妇将他收留,寡妇看他很顺眼,正巧侯爵有公务不在,就投怀送抱,和林多纳过了一夜,林多纳走时,寡妇又接济了他一些东西。很快劫匪被抓,林多纳幸运地挽回了损失。
让我开怀大笑的,是林多纳的祷告应验了:在他落难时,侯爵不在情妇家,而妇人的丈夫已故(我父在天),林多纳于是收了善良的富寡妇(性开放的现实版圣母)的恩惠。薄伽丘想要的宗教是不禁人欲的,这才用富寡妇类比圣母。我不信教,但我想,开放的基督徒如果能领悟到薄伽丘的用意,会会心一笑,保守的信教人估计会被呕死。
第一天的第一个故事,一个五毒俱全的催债人,在异乡重病将死。为了能让教堂给自己安排后事,他花言巧语让忏悔神父以为他是个高尚的虔诚教徒。听了神父的汇报,教堂院长决定把他按照圣徒的礼节下葬,教徒们在祷告礼上把骗子尸体上的衣服都撕碎分净了,把破布当成带来福报的圣物。
这故事布局很高明,不少读者看着骗子忽悠神父,感觉很好笑,看到神父能肯定人的正常需求(比如口渴喝水觉得甘甜不是罪恶的欲望),感觉这个神父倒还挺人性化的,其实真正的讽刺在后面,教堂院长对一个不知底细的异乡人如获至宝,根本不在意他是否真是君子,只要立个圣徒牌位,能扩大教堂的影响就行了。教堂院长为教会的利益搞宗教诈骗,忽悠全城教徒,甚至忽悠得连自己也相信。薄伽丘用暗讽的方式,反对教会的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