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小学同学群,同学的孩子还处在小学阶段的并不多。昨天,有个10岁左右男孩的同学,发了一篇关于《一位母亲辅导作业神经分裂全记录》的漫画,并声称他的太太也和漫画里的母亲差不多时,让我觉得啼笑皆非,我的另一位张同学(有很多年经验的小学教师)看后惊呼:以为是漫画夸张,不想是真的有这样的事情。
我对这样事情的存在并不怀疑,艺术原本就来源于生活,何况现在的父母那么焦虑,有这样的情况并不足为奇,只是漫画把情绪用特效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人看了有了更大的触动。张同学不愧为老师,她的教育思路异常清晰,总结了数条,我把它归纳一下,差不多的意思是:你希望孩子是什么样的,你首先是什么样的,在教育过程中,你要有足够的耐心,要身体力行,不要说教(指出问题简明扼要,切记勿罗里吧嗦)。我在她总结的语言背后看到了我们熟悉的旁白,我们的家长对孩子的期许,很多都是你对自己没有完成而感到失望,将自己没有能力完成的愿望寄托在你的孩子身上来帮你完成。这对TA来说是否公平暂且不论,但是阻碍TA自我发展定是事实(除非TA的愿望与你不谋而合)。与其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培养孩子身上,还不如让自己为自己没有实现的期许努力,虽然并不一定成功,但是你努力的样子会是你孩子最好的榜样。
我母亲也是对我失望之极,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并不如她想象中那么好,也没特别出众的地方(其实是她没有看见而已),但是她一辈子学习的精神却成了我的榜样,在过去还不觉得,到了35后尤为明显,现在已过不惑,大多数我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更多的忙于家庭,谈论话题多是围绕在房子、车子、孩子、票子周围,偶尔问起理想,很多人的回应是用诧异的眼光看着你,就如在看一个“幼稚”的,“不合时宜”的“怪物”一样。于是关于理想,在中年是不可提及的雷区。
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里有自己的节奏,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间,所以,你没有领先也没有落后,只是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很准时。
我想也许在教育中对孩子不需要说什么,你温暖的举动,努力的追求,勇敢的面对,已经为你的孩子涂上了善良、进取和有勇气的生命底色,当你的孩子拥有了这些,TA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尽管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但是我相信TA会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