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一句话,“人终会被少年不可得之物困其一生”。
这种现象在医学领域有一个专有的名词叫做“报复性补偿”。说的是人们在小时候特别希望得到某样东西的时候得不到,等到长大后有能力买到了,会疯狂的买给自己。
对于这句话,我谈不上喜欢还是不喜欢,但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跳好像漏了半拍。似乎心底有一件压了很久很久的东西,在那一刻突然松动了一下。
小时候喜欢一样东西,怎么都得不到。很多年后得到了,却又感觉没什么不一样,甚至得不到也没关系了,可能是因为已经没那么喜欢了吧!但一想到小时候的喜欢,我还是会遗憾,还是会不甘心。
喜欢的东西并不一定多么贵重,可能是一个玩具,可能是一件衣服,甚至可能是一包零食。年少时所有的求而不得,都会被时光压在心底,直到长大后的某一刻,如洪水般爆发。
那种感觉在别人眼里,可能有一点矫情。但自己心里是知道的,童年的内心缺少了那么一小块,是长大后穷尽一生再怎么努力也弥补不上的。
有时也会想,小时候得不到的东西,长大后还要不要买给自己。不买给自己,会一直有遗憾;可如果买给自己,可能会更伤心难过,难过为什么偏偏最喜欢的时候得不到。
少年时的遗憾,在岁月的风景中一点点发酵,长大后却已面目全非。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年少时最让我求而不得的,是中学大门口的炸丸子,每次放学离得很远就能闻到香味。但那时候父母本着需要什么我们给你买的原则从来不会给我零花钱,但又不允许我吃油炸食品。所以那些年里,炸丸子一直是我渴望而不可得的。
炸丸子的摊位不大,只是一个小推车上面有几样工具和一个油锅,下面连着一个燃气灶。设备很简陋,但却是那个时候大多数人放学时的幸福源泉。
三五好友一起放学,吃上一份香喷喷的炸丸子,也许在成年人看来没什么大不了,但在那个年纪的少年人心目中,却算得上一份岁月静好、安静祥和。
每次放学时路过炸丸子的路边摊,我都会快速走过,因为留恋并不会让我得偿所愿,不如少给自己一些希望。
初二时的一次放学,我和同学一起回家,走到路边摊的时候,他拍了我一下说:“要不要来一份炸丸子尝尝,我请客。”
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刻我顿时羞愧的满脸通红,仿佛做了坏事被人发现,也像说了谎话被人戳穿,我假装没听见他的声音,伏下腰躲在人堆里,埋头溜走了。
我知道,那是我离梦寐以求的炸丸子最近的一次,但是我不能要,也不敢要。如果我尝到了心心念念的炸丸子,如果炸丸子比我想象的还要美味,以后每次路过摊位都会更加渴望,也会更加痛苦与奢求。
所以,既然吃不到,那还不如不吃,不给自己希望就不会让自己更加失望。
很快,初中毕业了,高中不在家里的县城,而是去了市里的一个重点高中。由于离家很远而且学业繁忙,我也就没有再去初中的校门口,也没有再见过当初的炸丸子摊位。
少年人心中那个小的不能再小的愿望,还是被岁月一层又一层的埋葬,等待着也许有朝一日能够重见天光。
高中三年如梭而过,中学生生变成了大学生,少年人也长成了青年。只是那当初的渴望,却如同大树的根一样扎在心底,越扎越深,越扎越见不到光。
大学去了南方的一个省会读书,靠着生活费和奖学金,我吃到了全国各地各式各样的小吃,有臭豆腐、胡辣汤、肉夹馍等等。各种各样的味道都尝试过,独独家乡的炸丸子,从未知道是什么味道,也不知道究竟是好吃还是不好吃。
有一次寒假回家,偶然路过了中学校门口,当年的炸丸子路边摊竟然变成了炸丸子店铺,大大的“多多美味炸丸子”招牌映入眼帘,可见炸丸子还是深受一届又一届中学生的喜爱。
于是就走了进去,想尝尝初中三年都没能吃到的炸丸子究竟是什么味道。我花了42元将所有口味的炸丸子都买了一份,大约十五分钟我拎着满满一袋炸丸子,高高兴兴的走出了店铺。
想着馋了这么多年的炸丸子终于能够如愿以偿,心里美滋滋的。于是迫不及待的用竹签扎了一个丸子放在嘴里,好像吃的不是炸丸子,而是什么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一样。
但想象中的美味却并没有出现,感觉有一点咸有一点腻,又没有想的那么香。难道是老板水平下降了吗?可如果老板水平下降,炸丸子为什么会越买越好,从路边摊位变成店铺呢!
也许我从来都没有尝过炸丸子,所谓的美味也都是心中的臆想吧。又也许可能当年的我如果能尝一尝炸丸子也会真的觉得好吃,但现在的我确实不会了。
心心念念的炸丸子吃到了,但梦想中的炸丸子又好像没有吃到。少年时的缺憾被弥补了,但好像有那么一点点,永远也补不上了。
回家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一句话:“人终究会被其年少不可得之物困扰一生”,我想我一定是有什么东西丢掉了,找不到了。
月光下我的身影晃晃悠悠,像一个匆匆的旅人,像一个焦急的失主,转眼走出数年,走到再也找不回来一个东西,我才意识到,我已经丢下那个饥肠辘辘的少年太久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