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好剧,大结局时,有些剧情,为了“理想”或其他,个别“坏”人物的习性和思想转变得很突兀。如《都挺好》,原生家庭的苏父,最后痴呆在还记得藏钱帮女儿苏明玉买一本辅导书的记忆里——多好的爸爸。但是他一直那么自私自利又懦弱无能,故事情节中没有一点暗示过,他自己曾做过人生的反省、与自己习性和思想有过斗争,怎么在大结局到来,突然就会有这种帮成长中严重缺爱的女儿买书的智慧和勇气呢?又如《以家人为名》凌霄的妈妈陈婷,仅因为读了一篇记事文章,那是她自己一直憎恨得灵魂都痛的邻家姑娘写的,忽地认识到自己不可饶恕,跳河溺水寻死,知道这样才能解放一贯受自己刻薄的儿子——多么无私的妈妈。可是,观众的记忆里满是陈婷执意孤行、尖酸刻薄和任性无礼的形象,怎么可能在剧情大结局到来,没有任何阶段性时间线的过滤,突然就是好妈妈呢?
生活不是戏。改变,要靠“坏”人自己漫长的自我斗争和自我成长去换得。就算是好人,优秀的形象与气质,也是通过不断的自我修炼和自我培养,锻造出来的。如果人们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那么弄明白以下“三招”,会让自己的生活越过越有滋味。
第一招,理解“相爱简单,相处太难”的本质。
人们不知道,小王子会爱上一朵花,人怎么可能会爱上一朵花呢?既然爱上了一朵花,怎么“老虎爪子那些话”却惹得小王子生气了,并对他的花起了疑心呢?
人们知道,人是不会爱上一朵花的,而花儿说的“老虎爪子那些话”,明显是胡说八道,小王子生气,对花儿起疑心是很正常的。然而,事实的本质是这样的,在生活中,每个人的经历、思想和情感都不太一样;对外界的体验、感受和需要也不一样。人家爱上一朵花非常正常,而且相爱简单,相处太难,小王子当初并不知道“老虎爪子那些话”是那朵花儿特有的情话!一个人对爱人好不好,爱不爱,值不值得受到爱的回馈,不应该以这个人“不可思议”的话语作为依据来判断,而应该看重的是这个人为爱人做了什么。所以,生活中,请多保持一份善心和洞察力,不要轻易对自己不能理解的表面现象,予以肆意批评和冷酷处之。
第二招,理清“财富”与“幸福”之间的关系。
人们不知道,人活着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狐狸告诉了小王子:“正是你为你的玫瑰花费的时光,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本质的东西用眼是看不见的,只要用心才能看见。
人们知道,大多数人把自己的生活,活成了匆匆列车上的混沌乘客。他们为了生活富裕,而忙碌奔波;为了人生有意义,而努力追求,却没预料到,匆忙了一辈子,直到最后一刻,却感到内心空洞,方向迷失。而只有列车上的孩子,因为对玩具的依恋、爱护和陪伴,才享受到了一路的风景,才拥有了最美好的幸福感受。“财富”与“幸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对心爱的人儿的依恋、爱护和陪伴,才是幸福感的源泉。财富只是这股源泉边上的花花草草。
第三招,挖掘“智慧”与“愚笨”的内涵真相。
人们不知道,一个六岁的孩子画的一幅像帽子形状的画,是一只蟒蛇吞吃了一只大象;人们更不知道,为了能让人们明白蟒蛇肚子里是一头大象,孩子再画了一幅“剖开”了蟒蛇的肚子的画,剖开的截面露出了一只完整的大象!画画得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超人的想象力和绘画叙事的天赋。
人们知道,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要督促孩子放弃画诸如蟒蛇等一点用处都没有的画儿,而把心思放在地理、历史、算术和语法上!人们全然不知道,自己已用“价值评判”的剪刀,极为轻浮而粗暴地剪断了孩子想象的翅膀,使孩子兴趣敏感的的天赋从此夭折。“智慧”是尊重天赋,“愚笨”是看不透真相。
是的,一个“坏”人物,在生活中是可以转好的,但绝不如电视剧大结局中“坏”人忽然变好的“戏”情。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改变和变好,是需要不断花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三招,你学会了吗?人们讲的完善自我,是值得一辈子追求的事情,要如现代人高举的“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标语牌内涵一样检举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