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的需要。
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这些需要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也是最有力量的。例如,当人落水之后,在为得到空气而拼命挣扎时,就会体会到自尊和爱的需要是多么不重要了。
(2)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例如,人们希望得到一份较安定的职业,愿意参加各种保险,这些都表现了他们的安全需要。婴幼儿由于无力应付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的威胁,他们的安全需要就显得尤为强烈。
(3)归属和爱的需要。
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使人在生活中变得更有能力,更富有创造性。相反,缺乏自尊会使人感到自卑,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处理面临的问题。
(5)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的需要。在人生道路上自我实现的形式是不一样的,带孩子的妇女或开卡车的妇女、一个在流水线上工作的男人或做炊事工作的男人,他们都有机会去完善自己的能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以后,高级需要才有可能出现。
22.简述α型错误和β型错误以及两者的基本关系。
答:α错误与β错误是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二者的关系如下:
(1)α错误
α错误是指在原假设H。本来为真的情况下,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落入否定域而拒绝矶,接受H]而发生的错误。α错误是假设检验术语,与"β错误"相对,亦称"第一类错误"、"第I型错误"、"弃真错误"。在H。为真时,统计量落入否定域的概率为α(在检验中也称显著性水平),α值是人们根据实际问题需要而预先设定的,通常有0.01,O.05,O.10等。
(2)β错误
β错误是指在零假设H。本来不真的情况下,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落入接受域接受H。而犯的错误。β错误是假设检验的术语,与、错误"相对,亦称"纳伪错误"、"第H型错误"、"第二类错误"。β不能预先确定,其大小受下列因素影响:
①参数的实际值与假设值之间的距离。距离越大,β值越小。
②α值。α值越大,β值越小。在实际情况中,需要在规定α的同时,减小β值,通常靠增加样本容量来实现。
(3)α错误和β错误的关系
①α与β是在两个前提下的概率。α是拒绝矶时犯错误的概率(这时前提是"H。为真");β是接受H。时犯错误的概率(这时"H.。为假"是前提),所以α+β不一定等于1。这是两类错误的关系中较为重要的一点。
②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α与β不可能同时减小或增大。当两个总体的关系确定时,α增大,β就减小;α减小,β就增大。一般在差异检验中主要关心的是能否有充分理由拒绝,从而证实,所以α在统计中规定得较严,β往往就不予重视。其实许多情况需要在规定α的同时尽量减小β,这时最直接的方法是增大样本容量。
23.影晌测验信度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影晌测验信度的?
影响信度的因素主要包括误差变异、被试样本、题目数量等,这些因素对于信度的影响如下:
(1)误差变异
误差变异越大,信度愈低。凡受试者、主试者、测验内容和施测情境等各个方面能引起随机误差而导致分数不一致的因素,都会降低测验的信度。
①受试者方面
包括身心健康状况、动机、注意力、持久性、求胜心、作答态度等因素。如果受试者的状态是异常的,则产生的结果就不可信。
②主试者方面
包括不按规定实施测验,制造紧张气氛,给予特别协助,评分主观等因素。如果主试不经过严格训练,在测验过程中很可能对受测者产生的影响差异较大,比如会鼓励,这样会影响测验的标准化实施。
③测验内容方面
包括试题取样不当,内部一致性低,题数过少,题意模糊等因素。测验内容对信度的影响很大,如果内容不清晰,则被试作出的反应根本没有参考的价值,结论更谈不上可信。
④施测情境方面
包括测验现场条件,如通风、温度、光线、噪音、桌面好坏、空间阔窄等因素。测验情景差异较大或者有干扰情况出现,则测验结果出现的差异不能够确定是个体本身的因素还是外界的因素,导致结果没有价值。
(2)被试样本
影响信度系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用来确定信度的被试团体的特性。
①团体的异质性。信度系数受分数分布范围的影响,分数范围与被试团体的异质程度有关。团体越是异质,其分数范围越大,信度系数就越高。
②团体的平均水平。对于不同水平的团体,题目具有不同的难度,每个题目在难度上的微小差异累积起来便会影响信度。
(3)题目的数量
题目的数量即测验的长度,也是影响信度系数的一个因素。一般说来,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在一个测验中增加同质的题目即测验长度越长,信度越高,因为增加测验的长度可以加大分数范围。
(4)测验难度
测验的难度对信度估计没有直接影响,但是若测验对某团体太难,被试对许多题目只能做随机反应,即猜测时,测验分数的差别就主要取决于随机分布的测量误差,信度系数趋近于0。相反,如果测验太容易,被试对许多测题的反应都为正确,测验分数就相当接近,分数分布范围变得狭窄,从而使信度降低。这表明,要使信度达到最高,能产生最广分数分布的难度水平方为合适。
(5)间隔时间
以再测法或复本法求信度,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越大;间隔时间越久,其他变因介入的可能性越大,受外界的影响也越多,信度系数便越低。
24.简述动机的功能。
动机的功能包括以下几点:
(1)激活功能
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动机激活力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的。一般认为,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指向功能
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动机不一样,个体活动的方向和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
(3)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否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人们在成功的机会很小时,也会坚持某种行为,这时人的长远信念起决定作用。
25.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其对提高记忆效果的意义。
答:(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了遗忘的发展进程。根据研究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将实验的结果绘成曲线,得到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即在时间进程上,遗忘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
②艾宾浩斯在记忆研究中,为了避免由过去经验产生的意义联想对记忆保持量的测定造成干扰,采用了无意义音节作记忆材料。无意义音节是由中间一个元音、两边各一个辅音构成的音节,如XIQ、ZEH和C.UB等。他以自己作为被试,采用机械重复的记忆方法对词表进行系列学习。在记忆保持量的测量方面采用节省法,又叫重学法,即学习材料到恰能成诵时,间隔一段时间再重新进行学习,达到同样能背诵的程度,然后比较两次学习所用的时间和诵读次数,就可以得出一个绝对节省值。为了避免在间隔时间内对学过的材料进行回忆,他还在间隔时间内为自己安排了其他材料的学习任务。
③艾宾浩斯对记忆的研究是一种首创性的工作,他使记忆这种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得到了数量化的研究。
(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对于提高记忆效果的意义
①及时复习。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为了避免在大量遗忘后难于补救,做到及时复习是很重要的。另外还要注意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利用外部记忆手段加强记忆。
②加强理解。艾宾浩斯的研究中,遗忘发生非常快的原因还包括记忆材料没有意义,使它们难以和已有的记忆产生联系而得到巩固。这就要求人们在记忆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对材料的理解,理解越深,记忆效果越好。
③减少干扰。由于艾宾浩斯实验中,记忆了许多元意义音节词表,这些词表之间相互干扰也是造成遗忘的原因,所以应尽量避免元关信息对记忆内容的干扰,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相互影响。
26.简述问卷的一般结构。
问卷的结构一般包括:
(1)题目,即问卷的标题,是对问卷目的和内容最简洁的反映。题目是研究对象首先看到的部分,因此题目的选择和确定是很重要的,它不但要能与调查目的相符,反映问卷的内容,而且还不能给研究对象造成不良的影响。
(2)前言,是对问卷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的简要说明。前言的目的在于引起研究对象的重视和兴趣,消除其戒心,取得良好的合作。前言的设计在文字上要简洁、明确、有吸引力,在语气上要谦虚、诚恳、如实,要能简单地概括出研究的内容和意义,明确对象选择的方法和结果的保密措施等等。因此,→般的前言当中都写有"可以不填写姓名"、"答案没有对错之分"、"仅为科学研究所用"、"谢谢您的合作"等字样。
(3)指导语,是用来指导研究对象填写问卷的一组说明性文字,包括填写的方法、要求、时间、注意事项和例题等。指导语的设计很重要,直接关系到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常见的指导语如"请在每一个问题后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号码上画圈,注意每一个问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答案没有好坏之分,请独立完成,不要与别人商量……好,现在请您按照题目顺序一一回答"。
(4)问题及答案,即问卷的内容,是问卷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问卷的目的、内容和研究对象的回答。问卷内容的编订,是问卷设计的最重要环节,问题类别的选择、问题的表达方式、问题的排列方式、问答方式等都有不同的种类,在设计时应该根据问卷的目的进行选择。
(5)结束语,常常是以简短语句对研究对象表示感谢。有时也会设计几个开放性问题,让研究对象补充说明有关情况,对有的问题做更深入的回答,或谈谈对问卷或研究本身有何看法、建议。有时,结束语在问卷中也可以省略。
27.简述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
(1)明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对象。
研究目的或研究假设的性质直接影响着被试的选取、研究变量的确定、资料的具体收集方法与具体设计方式的采用。
(2)选择研究方法与设计方式。
在研究设计时,应根据研究的目的、被试的特点(如儿童与成人)、研究的主客观条件(如研究者的科研素养、研究的时间、人力、经费等)、各种方法与设计方式的优缺点与适用条件,选用最适当的方法和设计方式去解决课题所提出的具体问题。
(3)确定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
在选定具体方法和设计方式之后,应根据研究目的与假设,进一步明确本课题所要研究的变量有哪些,不拟研究的无关变量有哪些,所研究变量的性质是因果的还是相关的。为了避免认识、观念上的分歧和保证研究结果的确定性、可比性,应考虑如何给研究变量下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
(4)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
确定研究材料与工具都必须全面考虑到研究的目的、被试的特点、研究的其他条件和各种仪器自身的特点和适用条件,从而保证所用材料与工具的科学性、适宜性。
(5)制定研究程序与选择研究环境。
制定研究程序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确定研究材料的组织与呈现方式及其顺序;
二是操作研究变量的有关方法和研究程序安排;
三是拟定指导语;四是控制无关变量的各种方法。研究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及非自然环境。一般来说,在自然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外部效度较高,与此相反,在实验室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内部效度较高。
(6)考虑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的方法。
在研究设计时,要初步考虑如何对收集到的研究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据此对收集资料的方法和内容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28.简述方差分析的基本条件。
答:使用方差分析的条件是:
(1)总体正态分布
方差分析同Z检验及t检验一样,也要求样本必须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在心理与教育研究领域中,大多数变量是可以假定其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一般进行方差分析时并不需要去检验总体分布的正态性。当有证据表明总体分布不是正态时,可以将数据做正态转化,或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
(2)变异是可加的
作为一种统计方法,方差分析把实验数据的总变异分解为若干个不同来源的分量。不同来源的变异只有当它们可加时,才能保证总变异分解的可能。变异是可加的即方差具有可分解性,就是将总平方和分解为几个不同来源的平方和。
(3)各处理内(即实验组内部)的方差一致
在进行方差分析时,要求各实验组内部的方差彼此无显著差异,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条件,为了满足这一假定条件,往往在做方差分析前首先要对各组内方差做齐性检验。这与t检验中方差齐性检验的目的意义相同,只有处理内方差一致时,才能够进行比较,只是在具体方法上由于要比较的样本方差多于两个而有所不同。
29.简述测验编制程序。
编制心理测验的一般程序如下:
第一,确定测验目的。
第二,制定编题计划。
第三,编辑项目。
第四,项目的试测和分析。
第五,合成测验。
第六,将测验标准化。
第七,对测验的鉴定。
第八,编写测验说明书。
30.简述意识的含义及作用。
(1)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一般来说,意识可以看成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包括对客体的觉知和把自己与其他个体相区分的觉知。意识既涉及到人在任一特定的觉知时刻下的各种直接经验,如知觉、思维、情感和欲望,也包括个体对这些内容以及自身行为的评价,即觉知的内容和意识过程本身。语言和思维是意识活动中的核心因素。
(2)意识的作用
意识对人类的生存有重要的作用。
①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输入的刺激能量;
②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
③使人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对现时输入的信息做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正是通过意识,人们分析因果关系,想像当前不存在的情景和可能性,计划未来的行动,用人们预期的目标来指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