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转发给我一位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写的作文,说是他儿子的同学写的,题目是《十十十法则》,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有这个法则,读完以后,不仅对这个法则产生了兴趣,更对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写作能力感慨多多。作文的大概内容是介绍了一个叫“十十十”的法则,这个方法要求你从三个时间尺度去考虑一个问题。
1,10分钟之后,你会对这个决定作何感想?
2,10个月之后,你会作何感想?
3,10年之后,你又会作何感想?
作文中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关于妈妈,“我的妈妈平时是个正常的人,但一到教小孩学习就变成另一个人,她会没道理的打骂小孩儿。她如果用“十十十法则”去反思自己的行为,那我估计她会想:十分钟以后我可能还会继续打骂小孩。十个月后我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十年以后我早把这事统统忘了,但孩子不用打也会做的很完美,我做的事对小孩创伤的后果值得吗?”
还有一个是关于学习打鼓,“有一次妈妈问:你要不要继续学打鼓?我当时想:打鼓手会很酸。所以说:“不学了”。但我现在想用“十十十法则来决策这件事,我会想:十分钟以后我还会想“不学”,因为不学手会很轻松。十个月以后,我会后悔当时做出的判断。十年以后如果我想打鼓就要自己去学。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来做决策了,我该继续打鼓。”
一个二年级的孩子,能够把这个理论理解的这么透彻,而且运用的又是这么娴熟贴切,颇有让我等有种自愧不如的感觉。我特意上网百度了一下,是否真得有这个“十十十法则”,还真得找到了,大家可以直接百度,这里就不再详述。细细思量一下,这三个问题确实拥有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你放缓生活的脚步,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的对策,而不至于在忙乱急切的状态中作出错误的判断。通过以旁观者的身份从三个时间尺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得出的答案往往会告诉你做出最理性决定的依据,这或许正印证了那句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实就是因为旁观者没有当局者那么多复杂的情绪,往往能做出更理性的判断。
感谢朋友转发让我看到这篇作文,感谢这位小友给我上了生动一课,或许,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也会尝试着用这个方法来思考解决人生道路上的问题,相信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