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信誉定律。经过前面两段,我们将自我成就的思路从“提升实力”转变为“借助势运”。这里可以引申出更加深远的启示,自我成就并非依靠“实力”,而是经营一种“社会性”。最显而易见的“社会性”就是信誉。
与人的实力相对应,经营一种产品,我们也是优先想到产品质量是经营成功的第一要素。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自己也不过是一种产品而已。但是,经营产品并不是一个筛选精英的过程。比如选择就餐的饭店,或是购买服装,人们并非是永远选择那个味道最好的和款式最漂亮的。原因有很多。其一,大多数人没有能力辨别“好”与“最好”的差别,只有分辨“好”与“差”区别的能力。而且在食物、衣着这种审美领域,也没有什么“最好”之说。其二,许多产品,只要满足人们需求的“及格线”就够了,另外的附带因素可能起到重要作用。与情侣约会看电影就是典型的例子,重要的不是电影的艺术水平,而是“看电影”这件事,只要电影不至于差得令人尴尬,就可以了。而店面经营之中,“地段”的重要性就是这种非“质量”之中的决定因素。其三,使用之前无法判断“实力”。产品期望以实力来吸引客人,但重要的是,原则上来讲,人们在使用之前永远无法知道产品究竟是否适合自己。像是吃饭看电影这种事情,即使发现不适合自己,也不会损失太多。但是如高风险高投资的活动,就无法如此随意地尝试。
3-1实力并非人的决定因素,质量也非产品的决定因素。从上述简单列举的几个原因就可以看出,在质量和实力之外,有更多甚至更加重要的,需要经营的东西。取得社会和周围环境的信任,比实力更加重要。这种信誉可以是多方面的,宣传力度、表面形象、以往经验,包括相应的实力。一个人即使落魄失利,但如果周围的人都愿意帮他脱困,那这些潜在的帮助就相当于他存的无形资产。而无论一个产品质量多好,一旦因为一个偶然的事件,让全社会都失去了信任,那无论如何努力都难以挽救。
许多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不愿意离开熟悉的“舒适圈”,固定的城市,固定的朋友,固定的生活节奏。这并非是“懒惰”导致的,因为很多时候,离开“舒适圈”就伴随着信任的丧失,需要从最低层级的信誉值开始积累。这与放弃现有财产,换到完全不熟悉的领域玩“白手起家”游戏一样,失去的是近乎一切,得到的只是一个不确定的机会。
以上三点,总结为,能人还需贵人扶。成就的过程,是社会性地位提高的过程,从本质上来看与实力并无绝对关联。看到了这一点,看到了自己追求的究竟是什么,意识到产品与人的“社会性”,才更加接近我们原初的追求。将成就的获取视作考试答题一样,结果只受唯一的知识水平影响,实在是将问题过于简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