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的标题叫《娱乐圈不需要胡歌这样的演员》的文章,觉得深得我心,赶紧点进去看了,才发现其实全篇明明都是在论述《娱乐圈需要胡歌这样的演员》,原来就是个标题党啊,真是无趣。
因为怕被粉丝围攻(并不会),必须要声明一下,我当然不是胡歌黑(那你为什么还要拿胡歌举例子?因为他红啊。),甚至还和一个朋友“我胡我胡”的瞎叫,胡歌很好,哪哪都好,但如果说为什么我没能成为胡歌粉丝的话只有一个原因——喜欢他的人实在太多了,而让喜欢他这件事变得非常不酷。喜欢的人太多也要怪本人?当然要怪咯。
一个被很多人喜欢的明星是很难肆无忌惮的展现自己全部的魅力的。
你很难想象,在国内一个非常红的大众偶像去表达除了“中国一点都不能少”之外其他的政治立场——对司法机制的质疑?对同性恋平权的支持?对腐败问题的关注?哪怕仅仅是个人问题都有很大的风险,孙俪投诉个工地施工影响剧组休息都会被认为是耍大牌,还有几个人敢去表达点什么呢?那些想要表达点什么的公众人物,基本除了被打为“蹭热度”的公知之外,也只有“被封杀”这种出路了。然而可笑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担任着“政协委员”这种有很强的公众和政治属性的职务。
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因为网络和自媒体带来的对公众人物的过分关注也同样在削减着公众人物本身整体性的魅力。遥想几年前,费德勒还会怼穆雷打法保守很难得到大满贯呢,现在发表一个对莎娃的兴奋剂事件的看法大家都战战兢兢的。哪怕是在体育这种最靠实力的领域,超级巨星也在用越来越平和的语言和形象来面对媒体,毕竟虽然场上可以不在意球迷的加油声,场下赞助商还是很在意这种所谓的吸粉能力的。
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小八卦,说在《心理罪》的电影拍摄期间,好多粉丝每天围在片场等李易峰,有天廖凡拍完自己的部分出来就问他们:“你们整天等在这里干什么呀。”粉丝说:“看你……们呀。”廖凡说:“你们不用把我带上的。”其实我好想采访一下此时的廖凡,是会嫉妒那么红的李易峰,即使不用演技太好也有超高人气和推都推不完的片约,还是会有些庆幸自己并不只是因为这样被喜欢进而被围观——当然,我猜他并不会说实话。
我并不觉得靠演技就一定比靠颜值高贵,况且二者本来就不是对立关系,我很怕的是一个人只能被困在某种标签之下而无法将那个可能更有魅力的真实自我展现出来了。 这里我很想举得例子是娜塔莉·波特曼或者艾玛·沃特森这样的“女神”级人物,真的很怕“女神”这样的标签,然而几乎每次她们出现的场所(我是指互联网社区)都会有“女神”这样的词汇出没,当然她们很优秀,聪明漂亮又勤奋,有高颜值高学历,智商高情商也高,整天被拿出来当人生典范的例子,我总在想如果她们有天搞砸了该怎么办啊,被爆耍大牌啦,跟某位男星深夜到访酒店啦,哪怕只是出演了一部很糟糕的电影,可能那些爱瞬间就会转化成另一种难以招架的可怕力量。
虽然作为艺人的梁欢(你可能需要百度一下才会知道这人是谁,如果你知道他可能讨厌他的可能性更大)并没什么让我欣赏的作品,他的脱口秀我看了一期也觉得不太好看不下去,但他的那句“我是永远不会爱你们的梁欢”真的让我非常欣赏,如果偶像需要依靠爱粉丝来维系粉丝对他的爱,这种爱会多么肤浅多么廉价多么破碎啊。如果能主动屏蔽那些加载在自己身上的标签,不惧于裸露真实的哪怕是愚蠢的自我,并且一直更新那个变化中的自己(包括自己已经从一个好男人变成了一个渣男这种),确保爱你的人爱的是一个真实的你,而不是被经济公司和媒体包装之下那个用来被爱的你,应该可以带给你个人更大的成就感吧。
以前看到过一句话,说“吃瓜群众的爱,都是高利贷”,话糙理不糙啊。
又想起刘瑜说:“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所以,胡歌去求学了,就让他去吧,我尊重并敬佩他的选择,但是如果要谈到喜爱他,只可能是因为回归后他有了更加符合我的口味的作品而非其他,娱乐圈需要的是那个长得很帅演戏很好地胡歌,而不是谦逊的、优雅的、好学的、努力的中的任何一个的胡歌——哦当然也许这些标签也正是真实的他,但维系这些标签是多累的事啊。我相信他也是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