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到清明,老天总会下些小雨,似乎要给这个与众不同的节日增添一些气氛。
今年的清明不同往年,虽没有阳光明媚,但也没有阴雨绵绵,而是一个凉爽的多云天气。由于头天晚上和爱人、女儿、儿子在医院照顾岳母,床铺不够,爱人和女儿在狭窄的陪护床上休息,儿子睡在简易折叠床上,我就坐在一把钓鱼椅子上凑合了一宿。
这一宿,确实不太舒服,一会儿一醒,要么是因为自己腿疼的厉害,要么是听到岳母咳嗽,忙起来看看有无大碍。所以也就更能体会到孩子两个舅舅舅妈天天陪护的辛苦。
翌日九点,孩子大舅过来接班,本来他打算让我们即刻出发回老家,但是看到他一个人照顾老人,爱人和我都没有答应,而是同他一起喂老人吃了早餐,又给她翻翻身换换衣服。直到上午11点才从县城出发往家赶去。
这个点回家的已经不多,大都是从老家返回的,所以回去的时候非常顺利,不到一个小时,就赶到了位于老家东边的墓地。
车停稳后,爱人和孩子由于没有休息好,纷纷请求不想下车,我没有强求,因为我知道他们确实辛苦。于是就一个人向埋葬爷爷奶奶、母亲、三叔的坟头走去。
母亲离开已经二十余年,二十余年来,经常想起母亲的音容笑貌,也曾经在梦中梦到老人家,但是最近,母亲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走进我的梦。看着青翠的麦田里那一方黄土,突然鼻子一酸,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在给母亲的坟头插上祭奠的鲜花后,开始点燃购买的冥币,看着那一张张冥币燃烧,母亲那慈祥的面庞似乎又出现在我的眼前。
按照我们这里的风俗,每年的清明节,晚辈都要上坟给去世的亲人烧一些纸钱,之前有一段时间管控较为严格,只允许送花,不允许烧纸钱,现在,随着烟花爆竹燃放政策的调整,清明节上坟时不仅可以烧些纸钱,还可以燃放鞭炮。所以今年的清明节不同往年,除了能看到满地的鲜花(假花),还能听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坟头上那一朵朵姹紫嫣红的花寄托着在世人的思念,那一声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寄托着后人对先人的祝愿。
每次清明上坟,看着燃烧的纸钱烟火不停地往人的身上和脸上扑,总觉得是逝去的亲人想通过它表达些什么,坟地所处的位置那么辽阔,为什么烟灰不往其他地方飞,总往人身上飞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多年,直到今年,在阅读一本文学杂志时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故人轻抚今人眉,为尔散去半生灾。”原来,之所以烟灰会飞到脸上,是逝去的亲人在为在世者消灾避难呀!
网上有一个段子,说的是后辈向爷爷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坟头下面埋葬的人他们见都没见过,还要每年给他们上坟磕头。爷爷给出的回答是:虽然孙辈们没有见过坟头下面的人,但是那里埋葬的是他的爷奶和爹娘,是生他养他的最亲的人。
其实,清明节上坟扫墓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情感互动,它可以唤起家族的共同记忆,增进家族之间的凝聚力,更可以通过祭祖活动,培养后代的慎终追远思想,表达对先人的孝道和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