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号的时候我在公众号发了一篇文章:因为看了一些大V的预测,16号之后股市将会大跌,13号和16号会有反弹的高点,说得有理有据,我信了。刚好我也想换股,所以将会在13~16号之间清仓一部分股票和指数ETF。
现在对本次的交易做一个复盘,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知行合一?
1、交易
13号开盘后并没有完全按照大v预测的一样反弹上涨,而是下跌。
我持仓的股票和指数基金都处于浮亏状态,所以没卖。
到了14号,XX建材这只股票上涨,卖出了4000股。
15号的时候,其中的一只指数基金有浮盈了,马上卖出。
到了17号,低开高走,随着股价的上涨陆陆续续的就把XX建材清仓了。因为担心后面还会下跌,接着把所有的指数基金也都清仓了,浮亏卖出的。
今天已经20号了,大跌依然没有到来。
2、XX建材的投资小结
XX建材这只股票是完全践行左侧交易的,边跌边买,低买高卖。在2023年10月31日开始买入的,中间遇到下跌有钱就加仓,只买不卖。
2024年7月2日的时候有过一次分红。清仓后一共获利16.25%,持仓444天。
这只股票的持股体验还是挺好的,它的分红股息率也够高,今年有5.6%,对这支股票的投资我是满意的。
如果股价还有机会跌倒3元以下,刚好又有资金的话,还会再次买入。
3、反思
(1)买入的指数太分散了。
资金不是很多,但还是看到低估的指数就想买,结果不知不觉就买了六个指数基金,其实只要集中买1到2个就可以了。1个沪深300指数或者恒生指数,最多再加1个行业指数,每个指数只买一点点的话意义不大。
(2)预测股价。
16号和17号的股价虽然是高开低走,但中间有些持仓指数是有过浮盈的。因为15号浮盈卖出的指数清仓后还继续上涨,导致少赚了。
所以后面就吸取“教训”,有浮盈之后如果大盘还是上涨的就要“让子弹再飞一会儿”,16号17号浮盈的时候整个大盘都在上涨,就设了条件单希望在更高一点的价位卖出。结果浮盈只是瞬间的事,后面就一直跌了。
正应了之前老唐说的那句话:当你认为已经找到股市涨跌的规律时,那就是最后一次。因为“市场先生”是疯的,“市场先生”的出价只能利用,不能预测。
如果是决定要清仓的话,只要有钱赚或者亏得不多就一定要马上卖掉,不要把希望寄托于股价还会继续涨。这一点跟很多价值投资者“只要想卖就不管是赚还是亏马上卖掉”的操作方式不同,可能是我的“功力”还不够吧。
不卖的时候,股价怎么跌我都可以坦然地承受,但是要卖的话我还是希望有盈利的。
这是不是也践行了巴菲特的那句“名言”:投资最重要的两条原则,第一是不要亏损,第二是记住第一条。哈哈!
“股价不可预测”这句话我早就看过,但真正交易的时候还是忍不住预测了,这就是知道跟做到之间的距离吧。总是抱有侥幸心理,这也是知行难以合一的原因。
4、 投资体系“升级”
通过这次交易的得失,“得”的是XX建材的投资,“失”的是指数基金的亏损卖出。我对自己的投资体系再次改进、完善。
往后的投资还是坚持股权思维,打造非卖品(收藏品)+交易品的组合。
非卖品是指买入符合巴菲特“好公司”标准的公司。这种公司原则上来说只买不卖,符合三种情况才会卖出。第一是股价远远地高于公司的价值;第二是公司的基本面变坏了;第三是出现了更有性价比的投资机会。
交易品指的是每月的剩余资金投入股市后,暂时够不着买100股的好公司,或者好公司暂时价格不合适,就先买别的指数基金或者别的股票提升资金的收益率,相当于为买入更多好公司的股权积累资金,等机会合适了再买入。
对交易品的策略是阶段性低估买入,阶段性高估卖出。当账户上有现金时,要有耐心等待低估的到来;当账户上有股票时,要耐心等待市场的高估。其它时间呆做不动。
投资股票时最难的是什么也不做,难管住自己的手不乱交易的时间越长,投资的“功力”越深,我还在修炼“功力”过程中,希望可以早日“出师”!
当然,现在的投资体系体是我现阶段的认知水平。随着日拱一卒的学习,相信以后还会不断完善,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