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是理智、情绪、直觉的整合;是大脑、感觉、身体的穿越;是结果、选择的复盘,低达内心渴望的探寻。——部分摘自《第四道葛吉夫》
从李笑来的坐享最少必要知识,到《一本册子》创始人翟禹的冥想理论解析,总结一年来,对于冥想的理解:
反思
随着冥想的持续,意识深处的想法持续冒出,此处所谓的想法,皆为画面,画面导致想法,即为反思。
冥想过程的体验:时间往后退,直至退回儿时的生活径历。一幅幅清晰的画面再现于眼前,大多都是自以为早已忘却、不愿再提、以为不值一提的。
冥想的历程伴随着情绪,伴随着痛苦。过往那些认为理所当然的小事,实则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当初不以然的选择,都在左右着生命的走向。
认识自己
冥想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通过冥想,找到我“从哪里来”,回答“我是谁”,确定“到哪里去”。
李笑来应该是个资深的冥想者,他总结为人是观念的产物,提出持续更新价值观改造“自我”。引入“物种进化”的观点,把“我是谁”展现为“成为”的持续进化。
通读《原则》,达里奥的做人、做事、管理的200多条原则,根基也是源于价值观,即“我是谁”的抽象的观念集合。
价值观就是有价值的想法,正是内在这些抽象的想法,赋予行动意义,指引着外部的行为。普通人通过意义指导行动,高人如李笑来,则是直接赋予行动意义。
找到内心的渴望
行动产生结果,没有行动,一切无从谈起,正如“至践才能产生无敌的结果”。然而,如果行动与内心的渴望不符,结果产生时,焦虑也便产生了。
冥想正是通过对内心深处想法的挖掘,直至触动身体、情绪能量暴发的那个开关——犹如初恋,犹如李笑来的恋爱。
节省时间
如果所做的一切与价值观冲突,与内心深处的渴望背道而驰。兜兜转转便产生了,半途而废也产生了,各种纠纷、矛盾也产生了……最终,时间的浪费也产生了。
与持续打造价值观类似。冥想中持续层层剥离表面的想法,清晰内心深处的想法、自身的特质。根据内心渴望制定目标,让行动贴合目标。日积月累的一个个行动,一个个任务,一个个目标,因内心的渴望而聚集,因聚集而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