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教你如何找到那个对的人

你或许会发现,自己在感情中总是过得坎坎坷坷。总是被劈腿,被冷暴力或者总是莫名其妙就和很喜欢的人走到了爱情的尽头。

是不是我天生就不适合谈恋爱呢?还是我真的就不值得别人爱啊?

大概很多对爱情失落的朋友都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在一次又一次的受伤中变得很绝望。

但是今天小采要告诉你,并不是!

每个人都是值得被爱的,只是你和对方的恋人类型不匹配才导致了恋爱的失败。

成人的四种依恋类型

什么是恋人类型?我们用科学一点的术语说就是成人的依恋类型。它包括安全型、痴迷型、恐惧型和疏离型这四种类型。

安全型的恋人对和他人交往很有自信,他们不会担心对方不联系自己,也不会在感情中感到自卑,不会过分依赖,被依赖时也会很坦然。这种类型的人感情一般都很成功。

痴迷型的恋人在爱情中非常投入,会因为对方对自己的一点点好就拼命付出所有。容易患得患失,并且往往发现恋人并不是很热情。

疏离型则是比较倾向于独立的,他们没有恋情也不会在意,他们更喜欢独处,不习惯依赖别人,也不习惯被人依赖。

恐惧型是最痛苦的,他们期待美好的感情,但是往往又害怕和他人靠近,在一起之后也不会很依赖对方,因为他们打心眼里就不信任对方,很怕付出多了就会被伤害。

不过要说明的是,这四种依恋类型并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人都只属于其中的一种类型。他们可能是集中类型的混合型依恋,比如一个人的身上可能同时包含恐惧型和痴迷型。不过大致还是可以分为安全型和不安全型。

成人的依恋类型形成来源于儿童时期

之所以会存在不同的依恋类型,并不是因为我们天生如此,而是从小的成长环境和被对待的方式造成的。也就是说。成人的依恋类型大多来自于儿童的依恋类型。

儿童的依恋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安全型、焦虑—矛盾型和回避型。正是这三种儿童的依恋型发展出了我们刚刚说过的四种成人依恋类型。

安全型的儿童求必应,他们被认真友好地对待,所以他们从小就对外界充满信任;

焦虑—矛盾型儿童的照料者通常都情绪不稳,他们对待儿童也会忽冷忽热。这就让儿童产生严重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因为他们无法确定照料者什么时候会喜欢他们,因此造成他们对照料者的过度依赖,过分索求。成人后就容易发展成痴迷型依恋类型。

回避型儿童的照料者负面情绪都很大,比如很暴力、情绪无常或者怨声载道,照料儿童也会显得不耐烦。儿童因此会对他人充满怀疑和不信任,成人后也很难和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当然也不能完全把责任怪在父母等照料人身上,儿童的依恋类型还有一部分由他天生的性格特征决定,比如小孩本身就很调皮,太难带的话,也会极大地影响父母的情绪和对待他们的态度。

依恋类型是可以改变的

不过,如果你发现自己是不安全型的恋人,也不要恐慌。因为即使我们已经成人,已经形成的依恋类型也是可以改变的。

既然小时候的个人经历会形成不同的依恋类型,长大后的经历同样可以。

比如惨痛的失恋会让安全依恋型感觉不再安全,幸福的恋爱也能让恐惧型变成安全型。

所以有句话说的不是好吗?好的爱情,能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这句话可是有科学依据的,不是胡编乱造的。

当然如果你坚持独立或信念强烈,依恋类型很有可能会持续数十年。尤其是恐惧型,持续的回避和孤立自己会让他们的恐惧类型更严重。

所以如果你是不安全型的恋人却想要成为一个安全型的恋人,拥有美好长久的恋情,就试着勇敢地出发,去找安全型的恋人吧!让对方感染你,最终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拥有完美爱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4章 依恋 这些结,即使轻如空气,也如钢铁的连接一般坚固。 ——Edmund Burke于1775年3月22日在...
    暖阳_1332阅读 3,591评论 1 7
  • 松子的一生是怎样的一生? 没看电影之前,只是看到这个片名,我想这会是一个讲述没有存在感的家庭主妇(关于日本的合理联...
    戚贤阅读 1,644评论 0 4
  • “依恋理论”是有关心理学概念“依恋”的一种理论(或一组理论)。“依恋”是寻求与某人的亲密、并当其在场时感觉安全的心...
    千年清欢阅读 7,393评论 0 2
  • 11月6日 星期一 天气阴 11月6日清晨音频 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是我们100天精华内容领读营的第65个学...
    阳明AGI阅读 998评论 0 2
  • 一 当女人们在一起聊人是非,常常同仇敌忾,口才也开始变得非常好了,头头是道,津津有味,恍然间,已荒废了不少时间,而...
    珍小珠阅读 16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