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曾经在知乎上,点赞最高的回答是:大概是因为懒。学习的苦需要主动去吃,生活的苦……,你躺着不动它就来了,不能不吃……学习的苦可以避免,只要不学习就可以。但是生活的苦,逃无可逃,避无可避。
今天,教育还算是相对公平的一件事情,这几天的新闻讲,很快将施行全国统编版教材,意味着大城市明亮教室的孩子和小山村艰苦读书的孩子,会看到一样的知识读本,这些知识,不管是那儿的人,都必须苦读才会到脑子里去,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这是很公平的一件事情。
自己的出生环境不同,教育均等化程度不同,有学识的家长,从孩子很小就开始进行科学的培养教育,先有胎教、后有启蒙,再开拓眼界、实践历练,懂得从心理上关心孩子,引导孩子成长;懂得行为示范,自己营造学习的家庭氛围,和孩子共同学习;能够运用良好资源,开发孩子潜能、启迪孩子心智;可以把孩子送到很好的培训班,由专业的老师教育。
而另一些家长,会说,孩子你好好读,你读到哪儿,我砸锅卖铁也供你读。
真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怕你饿、怕你冷,却不知道,教育是昂贵的比拼,孩子心灵的混沌需要澄清,而如果家长自己都不懂,怎么可以指引孩子呢?
幸运的是,学习真的可以跨越很多其它方面难以跨越的鸿沟。
只要肯努力,只要持之以恒,只要胸怀理想,只要方法正确,那些千百年来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留存的知识,就在书上,没有偏见,诚心接待每一位读者,知识就在书上,等待你去获取。
相对于复杂的人际关系,复杂的社会运行规则,考试,就是把书上的知识像月老配对一样,配在答题卡中。
比月老更简单的是,你知道考试的题目都是有答案的,题目的类型也不会变态到大海捞针,无非就是考试专家、考试复习书中总结的那些内容。
如果有面对社会和面对考题的选择,朋友,考题真的要简单得多。
当某一天,在沉重的工作下,在烈日的煎熬中,在希望渺茫的挣扎时,在深夜反复纠结感觉无路可走的时候,当恨自己恨得哭起来,眼泪自己流个不停的时候,才会真的想到,要是多读点书多好。
不过,多读书一定要掌握方法,头脑昏昏不讲方法,没读几回又觉得书无用,还要怀疑读书的意义。
人生在世,我建议做到提纲挈领、步步前进的读书方法。这一招,特别对考试一类的活动有效果。
什么叫提纲挈领,就是要有个大概框架,比如自已学习,框架可以是自己喜欢的学科,学科中再找喜欢的专家,专家再找代表性的书,书中再找自己喜欢的内容。再比如准备考试,框架可以是试卷中常见的题目类型,政治、经济、历史、科技等,还有个取巧建框架的技巧,就是买一本考试复习书,把书中的目录当自己初步的框架。
什么是步步前进,就是有了框架,这个框架可能不全面,需要自己慢慢一点点的修改、完善,总结、再提高。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方法,每个人总结的框架会不同,不要因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而担心。
知识好比大海,框架好比寻宝的地图,步步前进好比是脚,跟着地图去寻宝。
如果自己感觉读书备考没效果,就应该好好反思自己的学习历程,从小学开始,初中,高中,大学,社会,都是怎么学习的,效果怎么样。
小学、初中能不能考试得高分,社会工作中能不能适应环境,干好工作。
反思自己的方法是什么?效果怎么样?方法有什么问题?怎么改进方法?
把反思写下来,多读几遍,慢慢的,一定要找到正确的方法,才会把事情做成功。
学习这种事,就是因为要总结这反思那儿,好麻烦,好累人,所以让人觉得很苦。
懒得去想,得过且过,随波逐流,随遇而安,说起来是感觉心态好佛系,实际上,无非是吃不了学习的苦。
过了思想上怕吃苦这关,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框架,慢慢摸索有了战胜考试的信心,对人生也有了信心,这个时候又会觉得,苦尽甘来,吃点学习的苦算不得什么,学习是这个世界上不多的,比较公平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