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课要通过朗读,让孩子们去体会汉语的语言美。朗读是一种仪式,合格的朗读,与普通话无关。
2.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方法,而是传递一种学习习惯。词语是非常重要的,语文老师要成为咬文嚼字的高手。
3.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东西要轻轻的忽略过去,有些东西则要紧紧的抓住不放。
4.课堂应该有学生的,众说纷纭,也应该有老师的精彩独语。(老师的精彩多语是指什么呢?除了精彩的讲解 ,我想更有其他更重要的东西,比如文本的深入解读)
5.语文要教给学生,文章指导文章之法,语文教学的一大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让教学指向写作,指向表达。
6."课文,是一棵树;老师是一只大鸟;孩子们是一群小鸟,阅读,就是这些鸟一起栖息于文本这棵树上。但这些鸟,不能总是呆在一棵树上,要允许它们飞出去,最后又要飞回来。"
——曹文轩
1.文学即人,精神力量,让我们的心灵不死。文学人学,阅读即读人生。
2.
美国文学教授托马斯福斯特,在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中说过一段话:爸爸一起去采蘑菇,我总是看,看不到蘑菇,可是他会说:“这里有几朵黄色的松菇,那边有几朵黑色的尖顶菇”。文学教授所做的是阅读教学相似。在遍地都是蘑菇的时候,而你看不到的时候,适当的提醒一下。
3.和孩子一起读,一起写,如何爱上语文,爱上阅读,爱上生活,爱上世界。
4.文学作品最核心的思想,是让孩子们能够拥有向着明亮那方的力量。“当一切的美好,从文字中,从课堂上流出来的时候,整个世界醒了,孩子也醒了”。
5.“不断的和孩子一起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
“在汉语中出生入死”
6.教学中,教师往往着力于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而忽略了对语言表达形式的关注。
7.备课中,通过读
,我充分感受到了对偶句的节奏……
8.
语文课本中不缺少训练的点,缺少的是一双善于发现训练点的眼睛。
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是教师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唤醒鸿蒙未启的学生的言语灵性和悟性。
9.语文老师要练就善于发现的眼睛。语文老师更要带领学生练就善于发现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