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邀影成酌,倾诉衷肠困惑。
影飘然含笑说,历史波澜壮阔。
我问众贤,何为道?
01
菩萨说:道便是空,可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我说,这个道理我懂。诚如诗中所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说,诸法空相。科学说,万物都是由最小粒子“以太”组成的。俗话说,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都一样。
可是,人皆有五蕴六根,难免陷入六尘,困于十二因缘。
乞丐和皇帝同饮一河水,可是使用的容器不同,心情却大相径庭;
东施与西施一起皱眉头,只是世人称美人真可爱,而丑女多作怪;
驴和马都在拼命走着路,然而人们说拉磨转圈的不学无术,西天取经的光宗耀祖。
菩萨说:万般计较皆是空,行住坐卧总是禅,心无物,天地宽。
我苦恼,既然一切皆空,来这一世为什么?受苦受难图什么?上下求索求什么?
见美而赏之,见欲而食之,见奇而猎之……都是人本性为之。人无本性,目空一切,岂不是黑白无色,一世白活!
我问菩萨:
可知有僧说,酒肉穿肠过,佛主心中留?
可知有僧修,对坐白骨堆,看尽皮肉相?
可知有僧做,考个博士后,金屋藏娇娥?
菩萨怒曰:不学无…,善哉善哉!
02
老子说:不可说,不可说。
我急,非说不可。
老子说: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我惑,能不能说的再明白点?
老子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这样说,在下略懂,你所说的“道”便是自然规律。
因为无形,便可以幻化为任何形状;因为无情,以万物为刍狗一视同仁;因为无名,默默滋养万物而不留痕迹。
夫子插话说:不错,孺子可教也。
我问老子:可曾想过,古之帝王不喜你的无为不争,偏爱夫子的三六九等?
老子说:那岂不是生灵涂炭,无论兴亡更替,百姓皆于水火?
是啊,圣人行大道于天地者,为溪为谷为式,然而帝王不用、奸佞排挤、黎民不懂。自先秦以后,圣贤便屈指可数了。
可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长此以往,百姓岂能不争?是人何以无欲?
更有甚者,助人为乐反被讹诈;救济贫苦反被勒索;寒门子弟难叩城门……
地狱空荡荡,魔鬼现人间。岂是天道?何以生德?怎样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沉默,曰: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大道废,有仁义。
我拱手一拜,诚言受教了。回头问老子:老君把君子分为上、中、下三士,我是哪个等级?
老君笑而不语。
我哈哈大笑…
03
又见夫子。
夫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小辈还不来受教。
曾子抢答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简单讲就是,忠以待己,恕以待人。
夫子怒,拂衫去。
04
我问阳明先生,龙场悟出何道?
阳明先生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先生可是想起了,当年餐风饮露格竹子的日日夜夜?
言归正传。依先生所言,道存乎于每个人的内心,只要向内心求索,便能悟道?
先生点头笑曰: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我观大学之道,无外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齐治平。前后两者皆可解,如何诚意正心?
先生说:我曾五溺世间之习,方知心外无物。
我观古今做学问者,可分两类,一类人多格物,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另一类人多致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依先生所言,致心为上。由一事掌握一类事物的精髓,便能扭住此类事物的关键。
我兴奋的问:先生,这便是道?
先生摇头说:这只是一心求道的路。
临行,先生赠花一朵。
谒言:你观此花悲喜,便知心中悲喜,花本无悲无喜,唯心有悲有喜。
05
众贤离去。
影问:一曰道是空,二曰道是无,三曰道是心。你是否搞明白了?
我说:道是空,空空如野;道是无,无处不在;道是心,妙不可言。
影恍惚:此做何解?
我说:天外有道,地内有道,人心有道。
影不愤:说了半天,还是等于白说。
我说:论于菩萨,论于老君,论于守仁,终归要论于自己。
天外之道难寻,地内之道难觅,然而,心内之道可修。
修心成圣成魔,你便是圣是魔。
许久未成文,一因心思过重,未敢多言;二因吹毛求疵,费时费力。今后不定期更文,思定成言,只为悦己而作,不求金珠赏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