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一条思维路径去走,严格按照逻辑推理一步一步前进,我仿佛看到了成功的曙光,相反,违背此原则,或者普遍违背此原则的,试图以背离的方式达到超越目的的除外,通常走向了失败。
当一个个体,他选择了某项成功的标准,并要求自己向之而去的时候,他必然要严循某种规则前进,不然失败的概率普遍更大。
从此看出,通常的经验对于大部分的平凡的个体,也即符合正态的部分群体,这是显然有益的。从而,被标榜的异者,他们成功的方式是有异的,但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扬弃这一点不言而喻,至于巨人之所为,那是另一个话题。
这是教育学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教育的目的所在,普遍的教育必须服从实用的范畴,或者说,所谓实用主义本身,其指向人的趋利性与社会趋利性的本质,此类本质是人之为人,社会之为社会的性质而非其他。
就目前而言,人或社会无法抛弃此类性质而保留其他性质,从而这一点构成了整体的人与社会本身。
此外,教育的目的来自于社会层面的需求,来自于学生的需求,学校的需求,从客观上讲,教师理应属于学校的范畴,因为双方存在薪酬关系,学生实质间接构成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予学校,但当我们谈到学校系统,理应包括学生本身,或者说,学校一开始的目的向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但随时代变化,学校的目的要兼顾学生和科研二者。
同时我们要理解一点,体系的目的和个人的目的的关系,也即,两者各持立场,这一点过于简单易懂,我不做多余展开。
因此,我们能得到一个结论,实用是广泛存在于人一生的途径之上的,因为广义的教育是贯穿一身的,自此,人的实用趋向是无法避免的,无论多么高尚华丽的词汇高悬于其上,其趋利本质不言而喻,总不过是追求的是什么呢。
从而我们再度挖掘,追求所为若为他人收益,那便是奉献的,是高尚的,是“不实用”的庸俗语义的常常光临之地。
这一点无需再看,我们到下一个议题,也即是如何利用实用的本能,使一个不具备竞争意识的个体走向相对成功的人生的可能。
我们需要先给这个所谓的成功一个相对的绝对概念,否则,不同的赛道无法诞生同一个冠军,对于成功而言,它具备极强的主观性,这是对于谋求成功者本身,当然对于客观观察者,他所谓的成功不多是更多外部环境的映射的结果罢。
成功是主观与客观并存的成功,它满足一系列众所周知的特性,不多赘述。
我们来洽谈一个有趣的话题,关于继承问题。
众所周知财产可以继承,这是法律赋予私有制的权利。同时我们在生活中不难发现,继承存在于各类社会职业之上,而这与我们从小受到的职业自由选择冲突了吗?农民工是人吗?如果是,为什么待遇不如白领呢?为什么农村养老金一月百余,而城市往往几十几百倍呢?
这些问题其实往往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被自然而然地认知了,一些艺术作品蕴藏的博爱对于幸运儿们来说其实无异于思想的毒品,被教育的善良往往会迫害真正“听话”的白痴们。
但事实并非如此,真正的智慧若远离了实用,那就必然要选择出世的道路,因为社会目前是实用的。
从而,先不论前文过于随意的对一切概念的形容与独断,我们得到了一个较为清晰的答案。
不公先天存在,有人试图改变整体的现状,有人试图挣脱个体的枷锁,世间百态各取所需。
好,到了这一步,成功的模型已经没有继续依葫芦画瓢的必要了,我们来看看诸位最为关注的通向成功的阶梯,它究竟是什么呢?
那是对于信息的信任与执行,有些信息通往地狱,当然也有通向天堂的,但此二者在普通社会普遍附属于正态分布的两级。
常人所需要具备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对此信息的判别能力。
好了,答案就是如此简单,任何多余的实体都是不必要的冗余。
于此判别能力拥有较优识别能力是前提,要想实现有效尚且需要足量的执行此信息所为的能力。
也即对向之而生的路径的信任乃至信仰。
说了那么多,也即是对该模板纯粹后验的临摹,只不过需要临摹的不仅仅是其所展现的实相,而且包括其之所以存在的存在前提,也即对存在者之所以存在的存在性本身的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