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的时候,学到美学这门课时真是艰苦的不行,惨到几欲挂科的程度。
虽然个人自认是个非常热爱美,努力欣赏美的人吧,但对那些纯泊来的定义还真的是搔头不已。
对于各位大师如黑格尔等人的论述更是懵懂。最后唯一一条路就是不管懂不懂背下来就行,靠死记硬背去应付那些简答论述,才能过关。
由此对美学这门课程也算有点留下阴影,觉得还是活色声香的古典诗词、文学名著看得舒服。
但就好像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喜好总有巨大差异一样,当初读书时对美学一通死记硬背的知,在多年后佐以一知半解的行,才发现这些艰涩难懂的学问其实自有其妙处,只是埋藏的比较深入,就好像大多数人喜欢看**解读论语而非论语原文一样。
当然,个人不是对这种快餐式图书有异议,事实上,就好像把佛教解读成简单明了的因果报应更能吸引文化水平低的信众,把学问解构的简单益读也对广大读者更有益处。孤独六讲就是这样一本书,虽然书的主题谈的是孤独,作者的各种孤独感,作者对台湾,对社会,对很多问题的感受。但让人觉得与众不同之处便在于,作者首先是,或说毕竟是,一位画家、一位美学家,所以他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在许多地方和我众是非常不同的,看书时经常让人有耳目一新、眼前一亮,指点迷津之感。
尤其书中有很多独此一家的观点值得一看,如分析凤飞飞与邓丽君之风格不同,及其为何风行,正所谓人、事常变而道不变,很多看法放到今天来看也不过时,或说可对当下热点有精准解读。比如私以为当前小鲜肉的风行,是不是正可说明人民生活水平进入中产阶层,所以开始喜欢这种精致的,可爱的,或说让人怜爱的(所以有点雌雄莫辩),就好像历朝历代的瓷器、家具、装饰品,在进入承平之世后总是往精致复杂实用性差上走?!偶起此念,先记下来。文不对题,不知所云,着实惭愧。顺便说一句,此书基本都是在三上时间所看,再次印证个人观点,蒋的书,真是什么时间看都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