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第一次认识他,源于电视剧《美人心计》,那时,被陈键锋老师饰演的文帝深深吸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接触到了《史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中国最伟大的史学著作之一”“位列二十四史之首”……无数优秀的评价让我情不自禁的翻开了这本书。
进一步了解了他——汉文帝。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母亲薄氏 ,妻子窦漪房,儿子汉景帝,孙子汉武帝。
刘恒并不是刘邦最喜爱的儿子,连他母亲薄姬被宠幸都源于一次偶然。一次,刘邦去织房,看见薄姬颇有姿色,便下诏将其纳入后宫,谁知一年多都没得宠幸。薄姬年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是好友,她们曾互相誓约:“谁先显贵了,别忘了好友”,后来管夫人,赵子儿先后得到汉王宠幸。
一日,刘邦坐在河南宫成皋台上,管赵两美人在谈话,提起了以前与薄姬相约的事而发笑,刘邦听了,便问她们笑什么,两人如实相告,汉王同情薄姬,那天,就招薄姬而亲幸,一次的亲幸,就生了个男孩,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由于其母薄氏不得宠,刘恒被封到了偏远的代地为代王,然而也正是薄姬很少被宠幸,才免于被吕后所害。其余被高祖刘邦所亲幸的美人,吕后因记恨,一个个被幽禁,不能出宫。薄氏母子是幸运的。
大臣铲除吕后势力后,商议立新君,经过吕后事节的教训,大臣们深深意识到,想不重倒吕后覆辙,就必须找一个其母家仁善的人做皇帝。
就这样,刘邦的嫡长孙齐王因母家作恶多端而被排除,作为刘邦的幼子淮南王也因母家不善被排除。而代王刘恒因是刘邦亲生子,年龄较大,为人仁厚,其母贤良,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顺理成章当了皇帝。
刘恒的母亲薄姬是个仁善的人,也许正是在母亲的熏陶和影响下,成就了一个以德化民的皇帝。
汉文帝信奉黄老学说,是把“无为而治”用到顶峰的人。
对于信奉儒学的汉武帝来说,法律严苛,百姓才能顺从。而他的爷爷刘恒是个仁爱的人,废除了许多不合理的法律。
正如他所说:“法律正,则人民老实,罪罚得当,则民众服从。况且管理民众而教导他们向善的是官吏。官吏既不能教导民众,又以不正当的法律加醉罪于百姓,是反而为害于民众而加一以暴虐,何能禁止民众不为恶?我未看出这种法律的方便治理之处。”
面对匈奴反叛,刘恒先已仁爱之道,于与其约定,互相馈赠财物,互不侵犯。
奈何匈奴人野蛮,不守约定,多次率领军队入侵边塞,捕杀汉朝官吏和士卒。
文帝派兵攻打匈奴,亲自慰问和训练军队,申明军中的教令,厚赐军中官兵。
汉文帝继位后,尽量减少自己的欲望,十分重视节俭,自己穿的住的十分简陋,把钱节省下,以赈济百姓。
南越王尉佗,自立称为武帝,文帝召他的兄弟,使他们显贵,以德来回报尉佗,尉佗深受感动,就去掉帝号向汉朝称臣。
比起,一言不合就发兵征伐,文帝的举措才是最眀智的。要知道一次大的讨伐,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使多少农田荒废,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害死多少人。最后,也不一定使人家臣服。
汉武帝就算征伐匈奴,也要有人力,钱财,而这些都源于父亲,爷爷的“文景之治”,给这个儿孙留了好的家业,成就了赫赫威名。
汉文帝以仁爱治理国家,使得农业兴盛,商业繁荣,四海蛮夷臣服,百姓安居乐业,正如世人对他的评价,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明君。
作为汉文帝孙子长沙王的后代,为有这样一个祖先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