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这场自我否定与自我认可的拉锯战持续了有近一个月,期间我们数次去中介咨询信息,拜访有经验的前辈,积极参与讲座。这中间我一直在跟自己对话,试图问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有时候是简单的交谈,有时候是激烈的争吵,更多的时候是陷入回忆那些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被我不经意的瞥见,翻出来修剪。
上学时我一直特别珍惜那些“没什么卵用的”文体课。那些常常被占的音乐体育美术劳技,因为来之不易所以令人倍感珍惜。作为几乎一周7天都在上课,每日睁眼就要做功课的广大中学生中的一员,文体课的时光足够聊以慰籍,假装自己是个有“生活”的人。于是劳技课这种普遍默认补觉写作业的时间,我兴致勃勃的听台上老师讲扎风筝的技巧。期末不顾其他作业科目堆积如山,硬是扎了只燕子型的风筝,并仔细用水彩绘了纹。交作业的时候,在一众菱形风筝中很是晃眼。虽然现在回想起来还能闻见那时蜡烛隔空烘烤竹条的香味,可在那时候,这就叫不务正业。
回想起这件事的时候,我正坐在美术教室。刚刚上完的课,内容讲的是贝聿铭先生的事迹经历。这堂课引起了我的思考,贝聿铭先生作为一个出色的建筑设计师一直一直以来都坚持的投身于其中,他看起来玩的很有乐趣,要不我也去学个设计?于是坐在那里我开始回想自己有没有什么美术细胞,除了那半年的简笔画,就是以上这门劳技课了。我和设计的交集简直少的可怜。
当时脑海里的相法只是擦肩而过,没想到现在还真沾了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