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理解】
不崇尚贤德之人,让老百姓不去追求名声;不以稀有之物为贵,让老百姓不去偷窃盗取;不显露能够诱发贪欲的事物,让老百姓的心不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国家的原则是:简化老百姓的想法,填饱老百姓的肚子,削弱老百姓的志向,强健老百姓的筋骨。经常让老百姓处于没有欲望的状态,让那些有欲望的人也不敢妄为制造事端。按照“无为”的原则去治理天下,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地方。
【感悟】
老子的这一章为治国篇,站在治理天下的角度,从根本上看透了欲望扰乱人心、扭曲人性、危害社会的本质,只要人们减少欲望,保持“无知无欲”的本真,才能实现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如今社会之所以浮躁,并非欲望太少,而是欲望太多,欲望驱使我们追求名利,引诱我们丧失理智,扰乱我们内心安宁,造成社会动荡不安。
除了治理国家,对于个人来说也有借鉴作用,正如朱熹、王阳明提出的“存天理,去人欲”,《朱子语类》卷十三非常好的解释了“天理”和“人欲”的区别。
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朱子语类》卷十三
记得有个小故事,讲的是一群小孩在一处空地上开心地玩耍,令一个旁边居住的老人不胜其烦,多次劝阻,也阻止不了孩子们的热情,后来,老人告诉孩子们,以后你们来玩一天,给你们一个人一元钱,孩子们很开心,玩得更加起劲儿,几天之后,老人告诉孩子们,近期手头紧张,以后来玩,给你们一个人一毛钱,孩子们听了之后,十分不满,从此再也不来玩耍了,老人也清静多了。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到,当玩耍的目的非常纯粹的时候,孩子们为了开心而玩耍,当玩耍的目的变成金钱时,孩子们为了贪欲而玩耍。反观我们成年人,有些人为了高薪工资而工作,有些人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工作,当一个人充满使命感、荣誉感、责任感去工作时,他是开心的快乐的,能够专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当一个人被欲望蒙蔽双目,创造价值的快乐、工作的成就感就会荡然无存,工作沦落为攫取金钱、满足欲望的手段。
不让欲望扰乱安宁的心灵和安静的灵魂,做一个高自尊的人,为人处世不亢不卑,不骄不谄,乐观面对人生,快乐自然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