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特别容易有“妇人之仁”,也许是因为亲历或目睹太多,就真的懂得了生之哀乐,有太多事可以感同身受,还有一些成熟之后独有的混沌感受。容易莫名心软,稍微不注意就热泪盈眶了——可能是因为真的太懂那些细碎琐事中藏住的莫名情绪,你一阵软弱,是因为你懂了。
年轻时的反应往往是“都是傻逼”,如今却无法斩钉截铁,化为一声叹息“都不容易”。所以年纪渐长,必然慢慢温和宽厚,也是于时间和经历的缝隙里发现了生而不得已的种种。若人到中年还野心勃勃唇枪舌剑,简直是不死的傻逼英雄主义,无限延长的缺血性脑残青春期,让人心疼的巨型彼得潘。可这何尝不是另一种苦。
突如其来的软弱,是人的一扇后门,一道缓冲,一个余地,是遮挡和自我解释。每个人的哭点好像都不一样,有人见不得小孩子受苦,有人看动物动画片都要哭,见不得老人家沿街叫卖,或者对一夜之间一无所有充满极大恐惧;或者有一天于爱情之中明白了彻骨的孤独——“人是无法真正感应到灵犀的”。
患得患失的软弱,貌似温柔,实则苛刻。在一条路上一步三回头,总是主动冲进雾里找什么。“豆瓣青年”听起来没有“领英”神气,总归是自我消磨略嫌多了一些。但也没什么对不起自己的,反而是对自己过于纵容,以至于不关心窗外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