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x在一个项目上实践后的总结:
1、需求,还是要把需求理清;否则就算是Rx也帮不上你
先对需求做功能分解,每个子功能之间可以有先后依赖,以及包含关系,但功能之间的逻辑必须完全独立,不能有依赖、包含关系;
2、Rx vs 传统
传统方式(过程式)做好的话,也有上面的分解动作,但缺点很明显,所有需求的实现都是HardCode,基本上主流程只有一个,当需求变化时(现代社会这是常事),在一处修改代码实现了功能,往往需要在多处修补Bug,才能不破坏原有的功能,导致该主流程会越发臃肿,甚至会到达不可维护的地步;
Rx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抛弃了由HardCode实现功能的方式(此路“最终”不通),而是采用声明式编程(编码方式为:定义什么情况下要做什么事),由情况(Event流)来把整个需求要做的事情串起来。
3、Rx的正确使用姿势
需求理清的基础上,子功能也都分解成独立的了,为每个子功能定义触发的条件;
然后为该条件定义一个Observable变量,功能的处理就是该Observable的订阅(声明式);
这些已定义的Observable就是树的叶子,还需要找到并定义事件的源头—即树的根;
【重点】仔细设计根和叶子之间的关系,从叶子这端开始回溯,只要2个叶子有重复处理的部分,就需要新建一个Observable,并定义为分杈;2个分杈重复处理的,再新建定义为父分杈,直到最后该分杈可以单线联系到根;
最终达到:该树的根到每个叶子都有且只有一条“唯一路径”;
剩下就很简单,在叶子Observable上添加订阅函数即可。
简单来说就是:定义Observable,然后订阅处理。
【反例】如果把需求实现插入到其他地方-如doOnNext,或一个订阅处理了多个逻辑,就会造成逻辑混乱,和传统方式(过程式)面临的问题一样,而且还会更糟。
反模式太多,可以认为除了这条最佳实践外的都存在反模式嫌疑,且了解价值不大,遂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