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姜堰高新区有一段时间,对园区的整体规划、配套建设、产业布局、企业服务有了一定认识,对姜堰高新区一班人的务实作风、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忧患意识所叹服,触及比较深的还是其在“园中园”规划建设的高点定位。姜堰高新区技术开发区位于姜堰城区南部,距离泰州市主城区15分钟车程,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2平方公里。园区内园中园共3个,分别为:智谷软件园、杨帆创业园、数据湖产业园。
智谷软件园:
智谷软件园是江苏省重大服务业项目,江苏省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规划面积300亩,建成行政研发中心、数据中心、商务中心等六大中心区域,其中孵化中心规划占地120亩,创业孵化多层用房38000平方米,是全省“两业”深度融合区域集聚发展的特色样板,苏中地区档次最高的现代服务业和人才集聚高地。
扬帆创业园:
扬帆创业园占地400亩,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厂房60幢。标准厂房按新基建产业用房设计,两侧设有货梯、留5吨行车,设有办公区、仓储区、生产区,功能齐全,是泰州地区规模最大的中小企业集聚区。
数据湖产业园:
建成华东数据湖产业园,央企华录集团投资40亿元的华东数据湖PPP项目,作为江苏省重大项目,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城市数据湖应用平台,致力于海量数据存储、开发、创新,为城市社会管理、产业转型升级等提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高效应用模式。
姜堰高新区的“园中园”模式,即在已经建成的开发区内再建造微型专业园,为入驻企业“量身定制”研发、生产、办公场所,可以克服企业自行拿地、建设带来的分散经营精力和开发建设周期过长等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企业拿地后“圈而不建”的现象,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在招商方面,可以促进产业抱团发展,统一招商,提升产业集聚度。其优势在于:
一是提升土地利用率。智谷软件园、杨帆创业园、数据湖产业园,孵化厂房均为二层、三层、四层建筑,行政研发中心、商务中心均为高层,厂房楼间距不足20米。极大地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按照传统的土地出让模式,企业拿地建设时需对用地边界进行退让,联合拿地后,各单位之间无需进行用地边界退让,仅需进行建筑之间退让。在泰州市大力实施“亩均论英雄”活动正当时,有效的减少了企业拿地后“圈而不建、圈而慢建、圈多建少”问题。
二是促进产业集聚。姜堰高新区“园中园”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一对一”招商模式,而是按行业招商,先引进龙头企业,再根据产业需求择企入园,形成产业上下游关系,使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以南师大智慧创业、江苏长影动漫、泰州三笠文化传播等30余家现代服务产业聚集(入住智谷商务中心)和国方电力、科曼斯电气等50余家智能装备产业聚集区(入住智谷孵化厂房);形成了华芯半导体、中云智慧、同升光电、正帆科技、兴科迪、光大、馨德等电子信息产业杨帆创业园聚集区;形成了以易华录为龙头的蓝光存储产业的华东数据湖聚集区。
三是共享公共资源。姜堰高新区“园中园”对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标准、统一配套,改变了各企业各自为政的发展模式。园区内水、电、路、污水处理等公共建设共建共享,极大地节约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竞争力。由于园中园内的企业较为集中,可以配套建设统一的标准化停车场、集体餐厅、公寓式职工宿舍楼,统一建设会客中心、展览中心、警备保安中心,各企业共享公共资源和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