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不知道从哪天起,所有的人都在强调:越快越好。
大人要提高工作效率,否则被人替代;孩子要熬夜苦读,否则考不上好大学;高铁要提速,否则落后于世界。似乎,快,再快点,才会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如果只是机械干活,没有思考,效率在高有何用;熬夜成性,健康堪忧,只会学习有何用;只想提速,不专注高技术,出现问题怎么办。
在看看你周围的人,永远拿着手机一刻不停的刷刷刷,刷淘宝,刷微博,刷朋友圈,刷网课。一刻不刷,就觉得世界变了样。不过世界的确变了样,在不停刷的过程中,朋友距离远了,夫妻感情淡了,亲子教育没了,深度阅读丢了,工作效率低了。
这时候有人发现了一本奇书《慢思考》,而我有幸读到精华概括。慢不是行为上的慢,而是心理上的慢,慢的目的是为了深度思考与专注力。
慢的好处等同“钝感力”和“断舍离”,它们都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有能量,人生变得更通透轻盈。
之前的我不知道慢的好处,总是处于精进的状态。
订阅大量公众号,每一天都有看不完的文章,业余时间被占去大半。一个新闻事件,被不同的公众号颠过来倒过去的说,能力没有涨,发现思维逻辑混乱了。
囤积了一堆的网课,说实在的,有些课程一次也没有点开。我没有量力而行,没有时间是关键。
拿着手机明明是为了点开文档写东西,放下手机才发现,看了留言、刷了朋友圈、逛了淘宝,半小时过去了,就是没有打开文档。
上面的一切,是我的日常。就这样日复一日,天天喊着忙,没时间学习、没时间锻炼,可我的忙碌是什么呢?
所以,当我看到《慢思考》,决定重新定义下自己的生活方式:
首先:精简我的朋友圈。朋友圈没有那么多世界新闻发生,可以选择屏蔽一些人,留出的时间干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其次:精简公众号。在相似类型的公众号里,选择最优的那个即可,不必篇篇阅读,摘取自用的。
再次:放下手机,走进生活。减少翻手机的时间,尤其是刷微博、逛淘宝,增加看书的时间,让心静下来,慢下来,学会深度阅读、思考。
最后:保证科学合理的睡眠。不在熬夜,每天最少6小时睡眠。睡眠不足,人真的会变笨,专注力下降,免疫力下降,脾气还会暴躁,分分钟想爆发,这状态哪有效率而言。
慢慢来,比较快,只要今天的我优于昨天的我一点点,那也是进步。用慢的心态,从容面对生活。
齐悦梦想社群七篇+92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