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在一部电视剧里面,有一段对话非常有意思。是男主角与一位女性模特的对话。
女:我真是太伤心了,根本没有男人接近我。好想要个男朋友。
男:怎么会呢?你不是模特么,模特不就是美丽的代名词么。哪有男人不喜欢美丽尤物的?
女:我虽然是模特儿,但是服务的是女性视角,而不是男性。只要女人们爱我,喜欢我的风格,我就能活下来了。但是女人喜欢的风格,男人可不一定赞同。
这段对话非常轻快地放了过去,也不是关键情节。在这段对话里,我提取到了一个让我幡然醒悟的词:只要女性爱我,我就能活下去了。
其实,回想一下我们的生活,很多的产品都是带有着性别特征的。且不说那些明显的例子,比如男性使用的剃须刀,女性使用的面霜等。就是日常生活中男女都会使用的物件,牙膏牙刷也有性别特征。花香味的牙膏,红色图案的牙刷等就是带有女性特质的。
面向男性的产品和面向女性的产品之间必然会出现不交集的地方。比如说我这篇文章的标题:美甲。男性更喜欢干净整洁的指甲,更无法理解女生为什么要在指甲上花好几个小时花很多钱去做指甲,贴钻、亮片更是奇怪的指甲搭配了。
但是,女性做指甲其实不是给男性看的,而是给自己看,给同性展示的。
从自己看这个角度讲,美甲后,人会不自觉地开始注意自己的指甲,原来在生活中隐形的指甲突然跳入了眼帘。重新意识到身体的一部分的存在的,会感觉自己有在好好照顾自己,个人意识会变强。
其实不单单是女性,男性也会重新激发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并从中获得满足感。比如健身。健身这个词在最近几年非常火,很早以前中国人是没有健身这个概念的。有的只是锻炼身体。锻炼身体是为了体格强健,而健身把着眼点转到了雕塑身体线条上来。雕塑身体线条需要降低体脂率,增大肌肉群。也就说,男性在健身这个活动中,把以前没有注意到的肌肉这一身体部分给激活了。
回到美甲这个话题,女性美甲还有向同性展示的意味。从美甲这个小小的例子出发,仔细观察周围就能发现,人的欲望和需求是复杂的。我们既有对异性展示的欲望,这个欲望可以帮助自己脱颖而出,更好地吸引异性,繁衍后代。但是我们还有对同性展示的欲望,这个欲望似乎和让自己基因存续的关系不大。
所以我觉得,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消费会从生存性消费转向享受型消费,在这转化其中也预示着着眼点的转换,我们从向异性展示,到越来越多的消费活动是指向对同性的展示的。
现在有几个词和这个有关,女性社群、男性社群,还有亚文化。但是亚文化具有包容性,有偏纯女性成员的亚文化,比如汉服;也有偏男性社群的亚文化,比如日本偶像组合等;也有既包括女性又包括男性的亚文化,比如宅文化。
包豪斯理想 威廉·斯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