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文 微微流念
最近在快手直播间的线上读书会分享了《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我反复阅读再输出,自己收获最大。
一. 人都活在客观世界里,更活在主观的世界里。
在《被讨厌的勇气》中提到,井水常年恒温18度,但我们会感觉井水温夏凉冬暖,这是人主观感受的结果。
我曾观察来到我们心理咨询室的孩子,有厌学的、特异行为的、抑郁的、自伤的、有自杀行为的…这些孩子中从小学到高中,不止一个,内心都非常缺少力量,认知中有很多偏差才导致出现这样那样的状况。
来到咨询室里的成人中,爱抱怨的,觉得自己过得不幸福的人,茫然空虚纠结钻牛角尖的,想改变又怕改变的,能很快真正改变自己的人并不多。因为很多成年人内心也有很多认知偏差。
那些咨询效果好的,往往都是自我认知进行了有效调整。
无论孩子或成人,其生命状态与ta的认知有很大关联。
有句话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人的主观认知,决定了人的行为,也决定了ta世界的模样。
有的人觉得烦心事很多,活得很累;有的遇事就往偏里想;有的想太多了;有的人觉得自己没人爱,生无可恋,其实ta身边爱ta的人很多…世界也许并不复杂,是人把世界想复杂了。
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认知不同。
客观世界无法改变,不同认知的人活出了不同的生命状态。我们身边有的人把遇到的事当成资源,把不幸挫折变成财富;有的人眼中满是垃圾,金子也会被其丢弃。正是人的认知不同造成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心理阻碍,和认知有很大关系。在咨询室里,咨询师很多时候都在做着启发来访者改变自我认知的事情。
(这是我读这本书后联系现实生活最切身的感受)
二. 令人脑力激荡的反常识观念。
在《被讨厌的勇气》中有很多理念让人脑力激荡:不怕被人讨厌、把周围人当成伙伴、与他人建立横向关系、存在即价值、用目的论解释人的行为、甘于普通、无所谓对错、过程比结果重要…等等,这些理念与我们旧认知有非常大的区别,甚至觉得反常识,读后觉得脑洞大开。它们与每个人日常生活及人与人的关系息息相关。(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阅读)
如果生活中:不怕被人讨厌,就能自由自在地为自己而活;把周围人当伙伴,就不会有许多假想敌,活得很安心;无所谓对错,就不会总是争强好胜,很得辛苦…换个认知,就是换个活法。
我想哪怕做到书中其中几项,我们的人生面貌可能都会很不一样,与周围人的关系也一定会有大改观。
(想通过读书改变认知,就要去读书中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自己收获才多。)
三. 改变认知的途径很多,读书算是捷径。但善读书,收获才更大。
读书时值得注意的几个地方:
①要读好书。在好书上花费时间更值得。
②读书改变认知,不为读书而为读书。
③走马观花、泛泛而读容易读完就忘,起不到什么作用。好书要反复精读收益才大。
④好书不仅要精读,还要在生活中反复练习运用,使之内化到自己的灵魂里,用的时候像出自本能,这样才起到改变认知的作用。
( 想通过读书改变自己,不妨在读书的时候多一点点自己的思考。以上是读一本书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