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三种天象奇现,形成了百年一遇的天文奇观,1866年至今的152年,而《窗边的小豆豆》1981年至今37年,它的影响也是写作中的伟大奇迹,今晚的分享会,注定是一个不平凡之夜。(一个小时阅读种子讨论达一万多字,观点新颖,思考独到)所读有感有思通过小豆豆的人生故事理解其背后的真正教育。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这本书不仅仅适合给孩子看,同时更适合给父母、教育工作者等阅读,带着对这本书的最可贵,也可能是唯一的理想教育,思考巴学园的出现的神奇之处:要了解孩子,每一位父亲、母亲必须熟读;要懂得孩子,每一位老师、校长必须熟读;要珍惜自己,每一个孩子必须熟读。
读完以后还想细读,故事虽短但每一件事值得我们深思,小豆豆是与众不同,小林校长与众不同,连午餐都与众不同,最重要是他的教育方式与众不同,看完你觉得这样的教育不复存在,是想象之作,可它是真正存在的故事,这个爱闹,不守规矩,个性化突出,总爱想象的她——小豆豆就是黑柳彻子,一个因淘气,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孩子,成就了日本著名的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自1981年出版之后,在全球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并被译成了30多种文字,介绍到世界各地。一位慈善的母亲,一位注重健康成长的校长,两位真正的教育家。从书中也体现出了我们所希望的教育,一种对于孩子最理想的教育。此时对于追寻的真正教育我们需要去思考!
一、什么样的教育才是人的教育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说:“如果学校只是为了教知识,那么,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好的学校教育要给孩子价值体系,但这种价值并非是靠课程教出来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说“学校教育最令人痛心的,是怕对孩子下手太狠”。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一段广为流传的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非常优美,非常诗意。他告诉我们的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教育真正的价值是一种启蒙,一种唤醒,一种打开,一种点燃,一种开悟,一种得道……
对于教育的阐述与论证古今没有停止过,对于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也一直持有个性化观点,我们一直在讲教书育人,但往往是教的多,育离得比较远,但基于学生特点的教育方式才可能是真正“人”的教育。巴学园的教育方式可以说是成功的教育,而现实中的巴学园,妈妈又在哪里呢?对于教育的问题很多人讲教育体制就这样,自己尽力就好,可能在当前比较适应后者,尽力里所包含的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多的是品德及个性化成长的引导。
教书育人中的教书是为了教人,不是为了教书而教人。反思我们的教育,成人总习惯于替孩子安排、打点一切,恨不得把自己的思维都套用到孩子脖子上,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孩子是不是真的有用,即使有用,那又有多大的用?孩子们是否应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是否应该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是否考虑过每一位孩子独特性?《窗边的小豆豆》里描述的巴学园,其上课的方式与众不同,没有固定的课程表,每一节课都是按孩子们的喜好来决定上什么内容。在小林校长看来,这种看来“乱糟糟”的上课方法很管用:随着学生们年级的升高、知识的增多、能力的增强,教师和校长就能逐渐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所在和独特的思考与学习方式,这样教师就能实施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小林校长认为:“不要硬把孩子塞进老师设计的模式中,要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地成长。因为孩子的梦想远比老师计划的还要远大。”虽然巴学园是几十年前出现在日本的学校,但是小林校长那种尊重、爱护学生,民主、平等、人性化的教育思想,不就是真正教育的内涵吗?
由于体制与各项的考核指标,家长对成绩的重视,如果一旦用小林校长开放性教学,注重这种自由的环境中自由生长,可能面临的是教育教学的下滑,各种习惯的不规矩性,可能利弊之分谁也无法把握,如果没有尝试一下,孩子永远在圆圈中打转,也就失去了孩子最重要的童年生活!
教育的方式应该重体验而非说教。为什么很多孩子喜欢艺术课程,因为他有自我展示的空间,有属于他的舞台,在我们传统的教育中,老师说的东西孩子必须要听。但是老师指出的问题,有时候孩子并不能理解,他会觉得委屈,会觉得不能理解。而我们所要做的除了告诉他错了之外,还应该告诉他做在什么地方,应该怎么做。更甚可以告诉他,其实这件事本身没有做,只是做这件事是有前提的,放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做是对的,可能换个时间换个地点或者换个对象又是错的,不能一并打死。试看《窗边的小豆豆》中的《粉笔》:巴学园的小学生,从来不会在别人家的围墙上或者马路上乱写乱画,因为他们在学校里已经尽情地涂过写过了。上音乐课时,孩子们可以选择各种自己喜欢的姿势坐在礼堂的地板上先听节奏画音符,在多余的时间可以随意画飞机什么的,不过在地板上画上了音符之后,再要把它们清理掉可就不容易了,先要用黑板擦把粉笔擦掉,然后大家再齐心协力用拖把或者抹布把地板擦干净。把整个礼堂的地板全部弄干净,可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因为这个缘故,巴学园的学生都知道了如果乱涂乱写或者写一些恶作剧的东西,要把它们收拾干净,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除了礼堂的地板,孩子们不在任何地方乱写乱画。德育的渗透来源于生活,感悟于生活,成长与生活,这就是教育的原始点,行为习惯的造就需要实践为依靠。
教育的模式应该多元化而非统一的固定模式。我们常说,应该用五十种方法来教一个学生,而现实却是我们用一种方法来教五十个学生。高桥君是一个侏儒,小林先生在开运动会的时候,特意设计了适合高桥君的项目,让他取得了第一名。总之,为了使身体上有缺陷的孩子能够去掉自卑的心理,以及我比别的孩子差的想法,小林先生尽了他能做到的种种努力,甚至当一位老师在课堂上开玩笑地对高桥君说“有没有人还有尾巴呢?高桥君,你有没有呢?”小林校长竟然对这位老师大为发火。长大后的高桥君不仅娶妻生子,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而且还在一个大型电气公司供职,担任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这对于一个身体先天性残疾的侏儒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从小让学生感受到公平的人格,讲求个人眼界与品质的提高!
尊重学生个性才是尊重人性。在一般人的眼中,小豆豆算是一个问题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总是乐此不疲地开关桌子,站在窗边跟路上的宣传艺人打招呼……这样的孩子是最让我们的校长和教师头疼的学生。甚至可以说,巴学园的许多孩子,大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要么身体缺陷,如侏儒、小儿麻痹症、好动等,要么性格有某些“不入主流”。可小林校长,善于运用欣赏的眼睛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用激励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被承认的愉悦。调皮、吵闹、甚至“捅娄子”是儿童的天性。“没有儿童的顽皮,没有顽皮的儿童,就不能建立真正的教育学。”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理解顽皮的内涵,那么我们眼中就会有更多的不听话孩子,就会给与更多的训诫,束缚,使他们俯首帖耳,温顺如绵羊,失去棱角,毫无个性。仔细回想我们的班级,学校有几个这样小豆豆,作为老师,校长又是怎样处理的呢!昨晚分享会大多老师认为这样的学校不会再有,但是小豆豆会有,但是这样的妈妈可能不多,但是可以从改变自己开始,给予学生更多爱的教育,做一个倾听者,认真的思索他们的心声。
二、什么样的父母才是教育家
在读《窗边的小豆豆》时,我们被巴学园特色的教育模式折服,我们被小林校长伟大的人格魅力和教育艺术折服,往往忽视了小豆豆背后默默无闻的父母,而我更觉得这位妈妈的了不起。谈及妈妈,对于孩童时期还是有很大影响,至现在也没有见过这样放手,包容成长的一段童年回忆,我们在对于当前农村现状下的父母开始质疑,为了生计常年不在家,也就是电话也很少,如果说不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是不可能的,如果说关注,也是比较与成果占的比重较大,他们由于文化与思想观念的限制,有一部分父母无法给孩子给予最好的辅导,但是他们以身作则,有榜样的力量,有一部分家长直接散手留给爷爷奶奶,可能从不过问学习情况,相对这样的情况如何让家长如同豆妈妈般明智。在谈及父母的问题大家有不同思考,担当者邓晓倩老师就对于后者给出了他的实际经历。他说:有些乡村家长意识不到是个很正常的现象,他要是意识到了才不正常呢。就拿我妈来说,小学二年级没读完,小学还能叫个写字,大一点他就没辙了。她心里的期望是靠学校老师把我教好,让我考上大学。所以这真的不能怪家长呀,至今我妈也不懂。但我相信,每个家长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只要是对自己孩子好的事情,她都愿意去做。很多时候是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做,需要人教。
善意的欺骗是呵护吗?小豆豆因为在学校调皮、上课不专心、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等多种原因,被学校劝退了。妈妈没有告诉小豆豆退学的事情,而是自己四处奔波寻找新学校。因为,妈妈知道,即便和小豆度说了,恐怕她也不会理解自己哪里做错了吧。而且,如果因为小豆豆退学这件事,在心里留下自卑的情结,那就不好了,甚至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轨迹。于是妈妈对小豆豆说:“我们去一个新学校看看吧?听说那里很不错呢!”直至小豆豆长大成人,妈妈才将她当初被劝退的事情告诉了小豆豆,而这个过程,我相信小豆豆的父母是怎样的一种煎熬和忐忑,特别是当看到巴学园小林校长那些“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与当时社会主流不同的教育方式时,那更多的是一种纠结。现在教育中,家庭中孩子的一点问题会被放大,没有解释与改正的机会,对于孩子来讲是不敢犯错,但就在无形中犯错,当父母不能像豆豆妈妈时,对于自己的孩子时慢下脚步,教育其实就是一种等待,静听花开的声音,需要的是一份坚持和耐心。
点滴的宽容是理解。小豆豆是一个有着许多奇怪想法的小女孩,她最喜欢的游戏是从别人家的篱笆下面钻过去。在她想了各种方法最后找到最适合钻洞的方法就是象狗一样钻过去,结果背上的衣服被铁丝网拉了七个大口子。小豆豆知道是妈妈喜欢的衣服,心里着急,拼命想着好方法,哪怕是撒谎,也要表达出“实在避免不了弄破,实在没有办法”的意思。于是,她想呀想,回到家后,跟妈妈说:“刚才,我在路上走的时候,别的孩子都往我背上扔刀子,所以才成了这个样子。”妈妈只是问了一句:“呀,是嘛,那太吓人了”。撒谎可能是孩子的天性,然而当孩子撒谎时,我们是立马拆穿、当堂训斥,还是善意提醒、慢慢引导呢?如果小豆豆的妈妈当场拆穿小豆豆的谎言,要么是让小豆豆尴尬难堪、自尊受损,要么就是小豆豆继续编织另一个谎言来掩盖第一个谎言的漏洞,如此下去,只会培养小豆豆撒谎的本事,而非内心的自省。教学中你肯定发现第一次给你撒谎的孩子,也是经常撒谎的孩子,可能在第一次他给你承认错误时被你锐利的眼睛拆穿,不留一丝的温情,此后的他逐步会变成你越无法理解的孩子,因为孩子的心灵不在完全,而我们欠孩子一个微笑!
人格的魅力是榜样。想起二战期间的世界,更多的民众受到了战争带给他们更多噩梦,小豆豆家同样面临着食品短缺的窘境。我们一直在提到妈妈,一个完整的家庭爸爸的角色不能忽视,也是家庭精神的支柱,伟岸如山的形象,而作为小提琴家的豆豆爸爸,却不愿意为军国主义者演奏军歌去换取食品等,表现出来的为气节、为原则而做的那份坚持,却获得了小豆豆的理解和赞同。这份执着,与中国“不是嗟来之食”以及“不为五斗米折腰”颇为相似,在小豆豆的成长中更是种下了某种积极的力量。妈妈的包容与爸爸的自身榜样深刻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其实,我们一直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真正扎根心底就是家庭教育,对于教育常说家校联合,更加体现其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土壤,是孩子成长的力量之源。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小豆豆的活泼天性、乐观开朗的性格、热爱生活热爱生活关爱动物等品格,无不与其父母的善良与贤惠有关。合格的父母是将孩子抚养长大,而伟大的父母更是将孩子培养成为有用的人。
三、思考社会给予教育的宽容与支持
从我们今天的教育形势来看,巴学园办校规模不大,学生50人不到,教学设备简陋,教室是由一些大巴车改造而成,教职员工很少,小林校长还要兼职音乐老师,生源素质也不好,许多学生都是在别的学校被劝退的,比如小豆豆,更有许多孩子存在着生理缺陷,比如侏儒的高桥君和小儿麻痹症的泰明,社会还不认可巴学园,部分家长对小林校长的教育方式产生了质疑而选择了转学,生源流失等等,这些都注定了巴学园在当时不可能成为名校,更不可能在今天的中国成为名校。
然而,小林先生创办巴学园共8年,1945年东京大空袭中被烧毁,只存在了极短的时间,但是在巴学园全校学生不足50人,后来,国家级人才就有10多个,世界级2个,这些成就,是多少现下号称名校、百年老校的学校所无法企及的,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我们的教育已经开启了信息化的大变革,逐步真正体现孩子主体的时代已经到来,在网络的平台孩子们可以做网师了,曾经的三个学生的鹿马岔小学等更多的乡村小学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资源支持,对于巴学园的成功当下我们不能复制,但是做个性化教育可以复制,对于更多的小豆豆我们通过互联网加教育更好的帮助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升学率能否衡量出学校办学的好坏呢?通过分数线、升学率等易于量化的短期指标去衡量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是否科学呢?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未来的提升空间与创造力等,更应该是评价教育的根本指标。然而,当前教育、社会力量等,是否有耐心去等待、去观察?
巴学园没有繁琐的考试,没有繁重的作业,大家的作业都是基于爱好、兴趣,寓教于乐、重在体验式教学。小林校长以及他的老师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去唤醒和激励学生。我在想,他们需不需要不断应对各种考评?参加各项培训?是否要面对堂堂清、周周测、月月考、年年评?是否要不断应对这种模式,那种课改?如果巴学园的老师如现在的一线老师般头悬多把利剑,他们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他们“桃花源”般的教学?给学生减负的最根本之路,还在于给老师减负!
说的这里巴学园的教育模式是否还是太过于完美,完美的像精彩的故事,一直思考,论证,期望,追寻的教育,美的教育可否有了答案。回头再看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的教育思考:“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真正的价值是一种启蒙,一种唤醒,一种打开,一种点燃,一种开悟,一种得道……今天打卡时热衷于阅读的牛宇老师对于这段话说出了自己的见解,我们一直在反思在思考,对于教育,对于孩子,对于自身,我们放下脚步……
追寻教育记沪江年会的感受
互加美丽乡村开启教育之光
沪江网聚天下携手师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