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巨资报名了“沟通能力提升课”的丁香小姐,飞快的成为了朋友圈新的屏蔽对象。天天用看似高大上的PPT和打了超量狗血一般的鸡汤宣传语刷屏,终于在她私信聊天的时候忍无可忍的发问“你不是被吸收进传销组织了吧,这么卖力?”
丁香小姐回的爽快“不是啦,将自己在做的事情分享给别人也是沟通能力的一部分嘛。”
我想起丁香小姐认真的样子,终究默默吞下了一句吐槽,你这明明是沟,哪儿有通啊?
她很快又发消息过来“你周末有没有空?陪我去上一节课呗?”在我背后冷汗乍起的时候又补充说“这周的课是实践课,虽然听了这么久我还是觉得挺不自信的,你来陪陪我?”
怀抱着和对她高大上课程的好奇和对其软磨硬泡功力的了解,我爽快的担下了这个打酱油的差事。
走到会场的时候我老远就看到了她,在一群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中间,像她永远呈现的模样,微微低着头,带着一点漫不经心的疏淡表情,像一株二月兰,清丽却不显眼,静静的站在人较少的那个角落。而丁香小姐被分配到的实践任务是到一座从没去过的写字楼,站在楼下对着每一个过往的人做自我介绍,并收集50个签名作为结束。
她一脸惶然的在车上问我“怎么办,我好紧张,不想去了咱们能不能下车走啊?”还没等我回应又神经质一般的自言自语“不要紧,每个人都要经历走出舒适圈的一刻,我可以的。”一边说着这话的时候,紧攥着我的那只手湿滑冰凉。
而我站在不远的一旁看她小心翼翼的走上前搭讪。明明对着怀有质疑眼神的陌生人无法露出真心实意的友善,还是强装出一脸的笑容努力证明自己的无害,穿着的亚麻长衬衣每一丝皱褶都是柔软,可绷紧的后背像是一只面对强敌胆战心惊的猫。
大多数最终在签名卡上写下名字的人,脸上的表情也并不是“我觉得小姑娘很可爱很会沟通”而是“行了行了我签完了可以走了吧”的不耐烦与不关心。
结束的时候她重重出一口气,如释重负的扬扬手上写着不同字体的签名卡“总算搞定了,我请客吃饭。”语气表情中并没有不能完成的无力感和“不知道是怎样一种体验”的虚无,而是虽然可以姿态并不难看的结束,但在完成的那一刻却并不快乐。
然后在饭局上她讲起自己犹豫再三还是砸进去几个月工资报班的心路历程。
所有改变都伴随不轻的刺激,而她的则是本不太足道的一个,不过是她老板在涨了别人工资之后还不忘回过头来教育她“你虽然也干的很好,可是你平时都不大跟公司同事交流,所以提名的时候你总是比别人的票数低,这样可不好,要改改。”
而老板语重心长的最后一句,成为压倒丁香小姐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每个人盛水的高度,都取决于他最短的那块木板,我知道你各方面都还不错,可是你这不爱跟人交流的问题会是致命伤。”
“你不爱跟人交流?”我终于忍无可忍的打断她,“那我微信里几百条的聊天记录,你在群里的各种卖萌刷屏难道都是盗号来的?”
她羞赧的看我一眼“我是喜欢跟你们聊天,可是那些办公室八卦是是非非的东西我是真的不想参合进去,我倒也不是不跟人交流,只不过很少去跟大家一起K歌聚餐而已。”末了又补充一句“不过反正他说的都对,跟人搭讪聊天确实是我的软肋,明明知道他只是找个借口让我不要抱怨,可是人家说的有道理啊,我居然无言以对。”
丁香小姐并不是我所有朋友中最内向沉默的那一个,聊起天来也是有逻辑有亮点有包袱,怎么看都不是个“沟通困难综合症”患者。虽然在大多数时候,她并不是主动发起话题的那一个,听着别人聊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即便不搭话,也会带着一丝好奇而温柔的微笑旁观整个全程。
这样的不温不火,落在想找茬的人眼中,便成了高冷。成了她人生性格中一片最短的木板。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漫长的debug的过程,不管是主动的出击还是被动的应战,成长都会将你一步步改变,变成一个比最先稍好一点的样子,可是这个“好我”背后“坏我”的存在,则像是相生相依的光和影,谁也无法褪却另一方存在。
谨慎伴随多疑,理智类同冷漠,热切形似殷勤,温柔带着寡断,而大多数的矛盾体的存在都相对平衡,可并不能否定你是一个多么好的人。
“为什么是我”的答案只有一个,而“为什么不是我”的回答却有许多,你业绩不够好,眼神不够温柔,笑容不够自信,语气不够谦卑,不喜欢跟人聊天,话太多让人生厌。你永远没办法在这样的挑剔中做一只稳妥的盛满水的木桶。
而我们能做的,并不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遮掩每一片阴暗,抹杀每一缕若隐若现无伤大雅的“坏我”,而是想尽办法让光足够强,强到没有人会在意它背后的模样。
让那一半的“好我”成为“the one you fed”,而不是用尽心思却收效甚微的去压制“坏我”和别人口中的每一点缺憾,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聪明的战斗?
别再总想着用自己的人生来盛水了。
它或许是一把紫竹骨绫绢纱的扇子,
或许它本是一把刺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