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爸妈知道,孩子那些吃手、扔东西的怪癖行为背后,并不是调皮,而是源自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宝宝在呱呱落地之后,这世上的每一样东西都让他充满好奇,这些东西甚至包括光线的明暗、抽屉的深浅、自我的强弱……世间万物对于他来说都是新的,而每遇到一个新的东西,他都会执着的反复探究,重复实践:他不是在吃手,他是在用口腔认识手;他不是在扔球,他是在练习自己的手臂……他不是再捣蛋,他是在学习。 可以说,孩子就是依靠着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以这样看似偏执的方式,来合理均衡的发展好自己的每一项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心智水平,为未来做准备。而我们也只有在了解了这些敏感期之后,才能更科学、宽容的去看待孩子那些看似古怪,实则充满深意的行为,帮助孩子在爱与自由中茁壮成长。
敏感期,就是人类某种行为、技能技巧及认知能力的掌握,有一个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的时期,这一时期,孩子对一定的物体或练习活动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和兴趣,反复操作,满足自己的内心需要,这一时期我们称之为敏感期。错过这个时期,某种能力就很难建立或终生难以获得。如果在这一时期给予关注和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刺激,就会产生好的效果,但这个时期很短暂,一经消退就不会再来。0-7岁的孩子要经历31个敏感期,详细列表如下:
由于敏感期共有31个,我在此不一一赘述,特选取了最重要的几个敏感期与大家分享。
一、口欲敏感期(6-12个月)
宝宝心语:我要用嘴巴“尝尝”这个世界,爱吃手,爱咬人,啥都往嘴里放。
我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举行樊登读书会讲书时,有个7岁小女孩听到我讲口欲敏感期时哭了,我问“为什么?”她指了指妈妈,没吭声。分享会之后,那个妈妈拉着小女孩的手来到我面前,说:“陈老师,今天听了您的课,才了解到敏感期这个概念,才明白我在女儿小时候限制她吃手指是错误的,结果导致她口欲敏感期延后,一直到现在上二年级了还不时吃手指。我以前不学习不懂,所以今天当着陈老师的面向女儿道歉。”这时女儿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这个妈妈非常的智慧,善于学习。勇于担当,真是个好妈妈!
建议:当孩子处于口欲敏感期时,一定要让TA得到充分的满足,如果怕手脏,别紧张,他只是尝尝,给宝宝来个磨牙棒吧。
二、手臂发育敏感期(6-12个月)
宝宝心语:我爱扔东西,手臂越扔越有力,手眼越扔越协调。
在讲公益沙龙或讲书时,经常有家长投诉自己的孩子不论拿到什么都扔掉,给TA贴上“顽皮”“任性”等标签,其实是误解孩子了。这时候的孩子正处于手臂发育敏感期,TA其实不是在扔东西,而是在练习手臂的力量。
建议:请家长请收好易碎贵重物品,然后,和宝宝一块尽情地扔吧。
三、自我意识的敏感期(1.6-3岁)
宝宝心语:我爱说“不,我就不”!我不是任性,我在感受“我”和“他人”分离的乐趣。
这时候的宝宝会让父母有点头疼,因为TA会发出“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一:我 (靠拥有某种物体来区别我和你的不同)
独立宣言二:不(表明我和你是有差别的,强调存在感)
独立宣言三:打死你。。。讨厌你。。。(排除的意思)
家长误区:1、认为孩子没有礼貌;2、认为孩子不听话; 3、认为孩子自私不懂得分享
自我意识敏感期,是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一个。保证孩子的自我意识敏感期,就等于保证了孩子未来人格的强大、人格的和谐和未来在社会上立足的能力。在这个时期,应该尽可能尊重孩子的选择,尽量满足这一阶段孩子的需求,使孩子变得快乐和顺从。也可以和孩子进行一些轻松有趣的亲子游戏,让孩子从中感受到爱意和温情。这一时期的孩子还喜欢重复,当她一遍遍的要求你重复他热衷的游戏或故事时,你满足了他,他的自信心就在这时萌发了。
建议:宝宝很小,但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正在“找自己”,请理解他,尊重他。如果宝宝不对,别凶他,请温柔而坚定的告诉他。
四、秩序和执拗的敏感期( 3—4岁)
宝宝心语:“什么事,我说了算!”——在我心里,有一套不容破坏的固定程序!
儿童思维的不可逆性,直线思维,以为世界是以不变的程序和秩序存在的,不容易变通。例如:预设事情,按电梯、开门、时间的不可逆性,必须回到从前,从新回到孩子的预想状态。秩序,有利于建构安全感,建立好内在智能,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生活进入秩序化,遵守社会规则。
蒙台梭利女士在《童年的秘密》这本书写到,一个妈妈背着一个两岁半的孩子爬山,到了山顶时,妈妈觉得很热,便把外套脱了。这个孩子一见妈妈把外套脱了,就放声大哭,众人不解,纷纷谴责这个孩子不懂事,任性。这时蒙台梭利女士劝妈妈把外套重新穿上,奇迹出现了,孩子马上停止了哭泣。大家不解。蒙台梭利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秩序敏感期,TA不希望改变事物的秩序,父母要理解孩子。而在我去幼儿园讲书的时候,一些幼教老师才明白为什么班上的某些孩子就喜欢按TA的秩序去摆放拖鞋,谁随意乱了秩序都不行,原来是处于秩序的敏感期。
建议:不要错误的认为孩子任性、胡闹、不可理喻。观察孩子有秩序的事情,并且满足她的需求,不要和宝宝硬碰硬,学会变通。如果孩子要求重来一次,那就重来,如果做不到的话那就安慰孩子的情绪,一定不能谴责孩子。
孩子是上天托管给我们的礼物。只有懂孩子,才能更好的爱孩子。父母改变1%,孩子改变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