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第一次在简书上写文,算是影评吧。
电影是好东西,各种类型我都看,然而并不会每部都写评。
无所谓文艺或商业,无所谓新作或老片。
心有所触,才值得写。
我的影评,不评电影制作,剧本逻辑或技术特效;也不评明星偶像,演技爆棚或八卦绯闻;更不评行业标准,市场票房或口碑打分。
影评不评影,评什么?
评心,观者之心。
前段时间工作较忙,有大半年没碰电影了,不是抽不出时间,是静不下心。
是的,越是奔波,越是浮躁。
昨天看了一遍《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名字好长,没错不算新片了,可确实让我找回了心境,实在难得。
恐怕当下年轻些的姑娘小伙都不曾有这样的经历:
车马尚慢,天涯且远。
我记得中学时偶尔会买一本《读者》或是《知音》,翻翻每页底部,选一个投缘的笔名,把最近的心情连带迷惘,扔给远方,一个只在地图上遇到过的远方。
如果你不计较人生的绝对公平,那至少有所投入便定然有所回报。
最多的时候,我曾经拥有七个笔友,每一个笔友仿佛一抹从未欣赏过的靓丽颜色,于是,那段时光像是一道彩虹,落在我的回忆中。
我很少追忆往昔,这部电影让我掀开记忆,我发现那彩虹并没褪色,依旧萦怀,哪怕现在。
回忆总是平添些许浪漫色彩,现实却不都能遂愿。
没过多久,我的笔友便四散零落,成了花瓣,飘向天涯。
那时的天涯,是真的遥远,比一辈子还远。
人是智慧的动物,人的智慧总能使世界惊讶,比如科技。
我终于在同学的诱惑下,走进了网吧,从此迈入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平的世界。
我失去了几个笔友,又收获了数倍于以前的网友,他们不在纸上,他们活在OICQ里。
同样的遥远,同样的不知名姓。
同样的说说心情,聊聊迷茫与希望。
不同的是,再不用跑信筒,再不用买邮票,再不用为一份期冀等那么多天。
也再没有看过那句,见字如面。
见字,真的如面么?
我愿意说,是的。
不是所谓字如其人,而是字里行间,隐约藏着五官,心的五官,虚伪或是贪婪,诚恳或是茫然。
原来那些信里,都藏着对爱的渴望。
于是,教授和小虾渐渐相爱了。
从心里爱了。
不过,爱,不正是应该由心而生的么?
影片中,小虾遇到了三份感情,每一次,她都以为是真命天子,倾力而为。
然而,泪眼擦干,她问教授:“能跟我谈谈,什么是爱么?”
教授一度并不相信爱情,或许是那些故事里没有提到的往昔,一直吞噬着他曾经卑微的爱情。
不过,教授终于还是遇到了一段爱情,别人的爱情。
影片里用了一个词:“向死而生”。
林爷爷和林奶奶的爱情并不夸张,他们就活在现实里,真的,我见过,所以我相信。
其实,“向死而生”如我,即使从未眼见,也还是愿意相信。
有些问题,或许每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有些问题,或许谁也无法给别人答案。
就像爱情。
一封信,他们各自一端,谁也不知道是天涯,还是隔壁。
就像简书,你我各自一端,谁也不知道是竹篱屏栏,还是天涯路远。
重要的不是信纸,或者网络,也不是快车慢马,咫尺天涯。
而是我们害怕,害怕像小虾那样落泪,所以不再倾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