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安静地听着音乐看文写字,陈粒马頔陈鸿宇的歌陪伴了我无数个日夜,听网易刷评论是我很久以来的习惯。
每晚我都会打开常阅公众号,点开推文,播放作者精心准备的音乐,看他们的文字,体会他们的情感,感受他们的心情。
我想这些音乐的旋律也体现了整篇文章的基调和作者码字时的感受和情绪。
一直觉得文字有某种治愈能力。
每次疲惫难过时我都会看其他公众号的文章,去感受其他作者最近的生活状态,或忙碌或欢喜或丧气。
无论是表达着怎样的情绪,总会让我浮躁的心静下来,疲惫的身躯也不再那么难受,因为我知道有人跟我一样过着最真实的生活。
我喜欢真实有情感的文字,用心写的字都是有感情的,也许就是寥寥几字,便能体现生活百态,人间烟火。我能看见,能想象,也能体会。
我一直都是一个专注于生活的人,谈不上热爱,毕竟有时确实也很丧,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记录和分享着生活,所以我经常称自己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一。
这段时间似乎身边朋友的状态都不太好。
公众号改变了推送机制,大部分号主的阅读量直线下降,很多人都在唱衰着公众号的未来,在群里说不想做了,熬不下去了,想卖号了。
心态好点的号主会在推文后面加个设置星标的动图教程,或者在朋友圈发推文求点赞求评论求互动,强撑着,坚持着,一直向着光亮的方向。
相比之下,我确实很佛系。
我不喜欢总是在朋友圈发推文求阅读量,也不爱在各种群里面分享,也不太愿意哀求着别人关注星标。每次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但又看到一如既往惨淡的阅读量之后便后悔不已。
太累了,太卑微了,也没有明显的效果。
可我总还是这样去做了。或许,长大就是做自己不太习惯的事。
我会在好几个群里面分享,在朋友圈里转发几篇文章,花很多的时间水群,在其他群里推广自己的公众号,但其实我内心是抗拒的,我很不擅长做这种方式的推广。
这并不是什么优越感,也许这也是社恐的另一种表现。虽然我在大部分朋友眼里很开朗很健谈,但其实内心脆弱,性格慢热,还很要面子。
以前我很烦在朋友圈发广告发推文的微商,几乎把她们都给屏蔽掉了,而现在自己却变成了这样,变成了自己曾经不喜欢的别人模样,并且这个样子是完全复制在了我身上。
现在,我应该也被很多好友屏蔽了。
刚开始做公众号的时候捧场的朋友很多,各种推荐分享,那时转发朋友圈还有人看,但现在人情几乎都卖完了,除了特别好的朋友,其他几乎都不看,推文的点开率越来越低,也越来越没有转发分享的欲望。
我承认,自己没有当初的那股热情和一腔孤勇了,但我还是会一直坚持。
对得起自己,也不辜负朋友。
二。
最近的生活一直很丧。
各种论文作业笔记席卷而来,专业课不会,该背的没背,周日还因忘记参加班会手写了两千字检讨,好不容易补完的作业却在上课检查时落在了教室。
有时候想想觉得自己很可笑,总是碰上一些奇怪的问题和在其他人眼里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
每天熬到凌晨复习补作业,更难过的是,似乎效率也不是很高,期末我还是有极大可能的挂科风险。
我不想挂科,对我来说,挂科真的是一种折磨,以我的性格,挂科后的一整个暑假可能都过不好了,我会一直想着念着,玩不好睡不好,直到把这件事解决为止,这真是太痛苦了。
煎熬。
三。
这些天发生了很多事,也想了很多,越来越了解自己。
前几天我在空间说说和微信小号里写了这样一条动态:
“曾想变得更加自我,独立坚强热情善良,不迎逢不世俗不嘲人。若喜欢,便放下姿态,看你窗子里的月亮。若不爱,便关了这扇窗,笃定且彻底。
不屑因羁绊而附和顺应卑躬屈膝,也不愿因依靠而委屈求全趋炎附势。我放不下这自尊心,可我却又对这现状无能为力。
我想再变得更强一点,做真实且坚定的自己。等清透凉爽的风,赏心之所向的景,做如愿以偿的事,爱恰到好处的人。”
自由潇洒地活,了无牵挂。
我一直都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各方面都不优秀,所以很多时候都没有勇气做真正的自己,大多都是阿谀奉承,适应环境,迎合其他人。
所以,我想努力一点,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拥有做最真实自己的底气。
不曾与你分享的日子里,我在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有忙碌,有痛苦,有焦虑。好像什么都来得及,但又好像什么都无能为力。
生活本来沉闷,但跑起来就会有风。
不必慌张。
尽管向前奔跑,该来的总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