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乐不乐意,这是一个易于丢失的年代。
我们一路走,一路在丢失。我们丢失了很多婚丧嫁娶、闹元宵等习俗,我们拆毁了很多的古城古建筑,我们毁坏了太多的人文与自然景观,我们抛弃了很多旧时的生活习惯以及家用器具等。还有,我们也丢失了中医、武术、戏剧等传统文化中的好多精粹。
今天能看到的很多东西,如果没有文保和非遗等方式来保护的话,可能也已经消失了。没有保护的话,可能已经看不到北京故宫、平遥古城,看不到龙门石窟、乐山大佛,看不到捏泥人、皮影戏等种种之前时代创造遗留的东西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也有一个时代自己的东西。很多传统的东西,对于当今社会来说,已经丧失了本身的功用。比如现在,谁平常生活中还点煤油灯,谁出门还打着个灯笼。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是这辆前进的车子它不可能同时裹挟着所有的一切。需要抛弃的东西,总是要抛弃的。
最近几年各地都在推行禁燃烟花爆竹。许多年以后,谁还会知道过年了本来是应该放鞭炮的,谁还能想象出王安石的诗句“鞭炮声中一岁除”是一个什么场景,鞭炮又是什么呢?
我们这边有一个山区自然村,大部分村民搬迁下山后,完整保留下了几十幢夯土墙建筑。这个自然村梯田错落,可种一茬油菜花后,又接着种水稻,那种整片金黄色的样子好看极了。又保存着许多百年老柿树,每到秋季叶落之后,挂满一颗颗红红的柿果,漂亮极了。
当地文保部门很早就认到这夯土墙的价值,及时申报了市级文物单位进行重点保护。当地乡政府觉得也看中这个资源,想要利用这批夯土墙建筑及周围良好的生态环境,招商引资建设一个高端精品民宿。
经济社会发展以后,人的居住环境不断改善,这批夯土墙,也就是泥墙房,现实的居住意义是基本丢失了。
对于开发,文保单位是不赞成的,不能接受这种大改造式的开发,认为这会造成文物不可逆转的破坏。要保护,我很能理解。
乡政府说要利用这些夯土墙改造精品民宿发展旅游经济,开发也是一种保护。要开发,我也很能理解。
最后,是蛮好的结果,保护与利用结合。夯土墙外观不去变动,在内部重新支撑一个框架进行现代化的改造装修。周围也是不去破坏原有的柿树与农田。最近开始动工了。
在这个易于丢失的年代,我们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内心记忆。
生怕丢得太快,都来不及留下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