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不裹腹,何来诗和远方

今天,在国馆看到一篇文章。是音乐人泰斗高晓松的《我主要是教女儿心安理得的混日子》看完第一感觉突然跳出五个字“何不食肉糜”就是忘了此典故出自哪里,查了百度才知西晋时期,有一年遭天灾,庄稼棵粒无收。百姓只好以树皮,草根,观音土为食。有大臣将灾情上报朝廷,我们可爱的善良的晋惠帝发话了。百姓太傻了,太傻了。尤以草根充饥,何不食肉糜。呵呵,顺便看了评论区。大抵观点与吾差不多。衣食尚不可裹腹,何谈潇洒自由。还有名人的教育对普通人参考意义不大,他们本身有很多资源,他的顺其自然是你的可望而不可及。还有,说到底,这还是一个拼爹的年代。他们的孩子都是含着金匙出生的,普通孩子根本无法比。道理有时在现实面前是无力的,有人是生活,有人是活着等等。林林总总一句话,生活尚在苟且,何谈诗和远方,更不要说心安理得的混日子了。人都是站在各自的高度腑瞰问题。你说的对,说的都对,但是跟大多数人就不是一个层面上的。文章里着实有许多可借鉴之处。比如,让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里随遇而安。让孩子获得民主的权力……总之文章也表达了面对逆境时的从容淡定的大气度。总之,人处在不同的环境,感受总是不一样,对大多数生活在贫困线,小康线,小资线的人来说,还是那句话。“生活尚在苟且,何来诗和远方。他们没空也没时间想太多。我记得小时侯看过鲁迅先生对《儒林外史》中人物马二先生的剖析。马二先生游西湖印像最为深刻。都说西湖乃人间天堂,景美水美此生若不往定遗撼终生。可马二先生眼中看到的只是雪白的热腾腾的馒头,醉鱼海鲜卤肉的香味和女人肥大的屁股。呵呵,人在食不裹腹的情况下眼中看不到任何风景,什么都不如来一斤牛肉,二两老白干来的痛快些。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高老师的观点只可能适用于你们那个层次的人受用。诗和远方确实美好大家都需要去追,但是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教育子女,什么境况说什么话。不能一概而论。此时凌晨1点,我还在反驳高大师的观点,是不是有点酸葡萄心理呀。看着身旁熟睡的女儿感慨万千。太想做点什么,既然自己已没了诗和远方,就努力让孩子去诗和远方。前题是至少给她足够的盘缠,否则,一切免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念安伸手抹了把脸,黏腻的泪水沾湿了她的手心。她又深深的吸了口气,企图将郁结在胸口的那口闷气吐出,可是那口气却像是鱼...
    欧嘉言阅读 2,950评论 40 40
  • 春天,风轻轻吹拂过我的脸庞,我躺在躺椅上,闭上眼睛,享受着阳光洒落在我身上的舒畅,忽然,听到了一阵嗡嗡的声响。我半...
    冰镇火药阅读 368评论 12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