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初一之前自己所表现出来的活力与自信是写在脸上的,追根溯源,那时两小无猜,单纯至臻,对于自己生活的架构是听爷爷奶奶以及爸妈的引导-学习好就是优秀,乖张懂事就会备受赞扬,幸运的也是,自己对生活的构架与目标的设定也完全在他们为我搭建的框架之内。在想象中,他们总是为我摆平一切学习之外的事情,幸运的也是,自己的成绩也一直很好,每次考试出成绩之后总会接受赞扬,接受奖励。这种自信的起源是别人的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我自己的自我评价体系。但是后来的故事也告诉自己,这样形成的自我评价体系是不牢固的。
那时的属性大概是乖巧懂事,成绩优异,单纯,但是没有造就出来的也是骨子里丢失了几分坚强勇敢的性格。小孩子总是会和身边的孩子有所争执嘛,在如今看来那时表现出来的勇气也是因为我身后站着的是爷爷奶奶,而不是从心里迸发出的勇敢。总是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圈。
初二迎来了转机。刚刚转班,有一个同班同学,是当时班上的体委,他长得挺高的,下午第一节课,刚刚睡醒我还有点懵逼,我和他也不熟,扇了我头一下,力度不大(我当时确实很调皮,总是和自己的朋友闹),加上刚睡醒,骂了他一句傻逼啊,曹尼玛。然后他也没说什么,体育课结束上了一节课,他突然叫我出去说听别人说我背地骂他,我感觉受到了冤枉,问他谁说的,他说他不能告诉我,现在看来,其实这件事是他一手预谋的。然后他叫我明天放学别走,我也有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之前都是中午就把行李收拾好了下午直接放学回家的,这次我放学找他,他和他的朋友拿着两条棍子说等着挨揍吧,当时在我脑海里就没有反抗的想法,就是有种对于这种情况无所适从的感觉,没遇到过这种事情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感觉,我还在纠结我怎么样证明我的清白而这小子已经开始有了下一步计划,他说要不我下周给他带20块钱然后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我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同意了,但是意料之外的是,下周他还是同样的说辞,让我给他100块钱,说不带钱就打我,我就没有跳出这个圈子想过凭什么冲突就是挨揍,好像脑子里认准了不给钱就挨揍的这个思想禁锢,然后去接受了,100块是有点多的,对于一周回一次家的我也拿不出这个钱,我开始反抗,不给钱,就好像在赌他是不是真的会揍我,结果每天早上跑完操就站到教室后面,迎接拷打,当时我是一下没有还手的,他就打我就站着,现在想想自己那个时候真的是怯懦。感觉这个时候每天的最舒服的时候就是上课,最不想迎接的是午休和下课,后来爷爷知道这件事帮我解决了,不过我的心态和性格却发生了变化,感觉自己不太爱抬头了,走路都在低着头,我抬头感觉别人都再说这个人就是那个挨揍的人吧,自尊心在这个时候彻底没了,感觉这个应该是我自卑的原因。
我想说的是如果能重新回去,我一定不会怯懦的站在墙角,任人宰割。哥们现在185了,当时如果刚劲一点也不会让自己后面8年始终蒙蔽在初中的阴影之中了。现在的自卑正在一点点变好。
但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自己去拯救一下自己。做自己的舵手,遇到问题多去思考,敢于斗争。
首先看到自卑的两面性,坏的一面不必多言了,一直刻在骨子里了都快,好的一面是:雀氏能够捕捉到别人情绪的变化,要看到自卑的两面性,然后看到自己的问题,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而且重要的是,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追因也追了,下一章节就是开始看看如何行动了。
go ah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