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小米败给了oppo vivo,不免让人有些诧异,但想到是销售额上败了,而不是销量,便豁然开朗,在小木看来,小米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全拜雷军引以为傲的追求高性价比所赐。
高性价模式不具独创性太容易被复制
小米刚开始做手机时,雷军曾说过,不打算靠手机挣钱,而是当小米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后,通过互联网服务挣钱。
如今MIUI用户已经达到2亿,而小米却始终没能拿出一个,让人信服的通过互联网服务挣钱的方案,由此来看,雷军的想法是不错的,但目前还是行不通。
小米还是要通过卖手机挣钱的,依靠在线销售,砍掉中间环节,追求高性价比,小米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高速增长,发展的相当不错。
但所谓高性价比,无非就是竭力压缩成本,卖低价,这种经营模式谁都可以做,魅族凭借跟小米的厮杀,从即将破产的谣言中,瞬间满血复活,并渐渐为更多大众所熟知。
除了魅族,还有华为的荣耀、酷派的大神,oppo的一加等,这些传统手机厂商学习小米的尝试,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有的勉强能够维持生存,但当众厂商围绕性价比这个点群起而攻之时,小米想要不流失一定的市场份额,显然是不可能的。
就在2015年,小米还险些将销量第一的桂冠让给华为。
高性价难以支撑起小米的品牌差异化
提到小米,人们首先就会想到高性价比,但当其它手机厂商纷纷推出,配置同小米类同,价格同样喜人的手机时,小米还有什么牌可以打吗?
结果是很尴尬的,在性价比差异不大时,魅族还有设计牌可以打,荣耀有实力强大的华为集团为之背书,就连后起之秀乐视还有会员可以卖,打打硬件免费的噱头,而小米只有米粉的一腔热血。
长期追求高性价比的结果就是,小米在其它品牌跟上来着,突然发现,除了高性价比,几乎无牌可打,而仅凭高性价比是无法构成小米品牌差异化的。
固守高性价比让小米进军高端市场举步为艰
苹果、三星、华为mate系列,是国内高端手机市场中的佼佼者,高端手机的高额利润,是包括小米在内的众多手机厂商所眼红的一块蛋糕,但迄今为止,小米没有一款定价在2500以上的手机,能够获得销量上的成功
高价性比禁锢了小米进军高端手机市场的步伐,在高端手机市场,比的是创新,比是的品牌溢价,小米在创新上没有什么好牌可打,追求品牌溢价又底气不足,反而还会担心砸了自己高性价比的金字招牌。
小米Max系列的推出就一个很好的事例,同华为mate系列同属大屏手机的小米Max,却没有选择走mate系列的高端路线,而是给出了最高1999的定价,看似是为了稳固小米在2000元价位的手机市场,但实际上反应了小米在进军高端市场上的犹豫不决。
但事实是,小米高端手机的缺失,同样会导致用户流失,小米手机之所以会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第一部手机,是因为年轻没钱,却有想要好的性能,但当这些人收入增多,生活品质提高后,想要更换一个更有面子更有档次的手机,小米就会被无情的从备选项里划掉。
一句话,高性价比是高端手机市场的死敌,小米如果想在高端机市场有作为,必然要换个打法了。
追求高性价比可能影响小米的供应链稳定
当众多手机厂商纷纷推出新机型时,必然会选配当时最新的CPU等配件,而零配件供应商,特别是芯片厂商,在一段时间内的产量是一定的,这就涉及到分配问题。
小米为了追求高性价比,必然会极力压低采购价,而oppo vivo等手机厂商,因为售价高利润高,在零配件采购价上浮动度也就高,出得起比小米更高的价。
如果你是供应商,此时你会做何选择呢?自然是价高者得,小米可以得到一些配额,但决不可能是足量供应。
起初这对小米的影响还比较有限,因为那时高性价比还是稀罕之物,跟其它厂商的高售价相比,用户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成本来等,即使当时就有手机厂商指责小米在玩手机期货,但用户大都不以为意,还直夸小米为良心企业。
但现在呢?多少用户因为买不到手机而对小米破口大骂?又有多少人因为等不及而转向了其它品牌的怀抱?
近日雷军开始负责小米手机具体业务,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好供应链关系问题,但其实供应链问题就是钱的问题,小米如果还想以低采购价维持高性价比,就是十个雷军也解决不了问题。
总而言之,小米成也高性价比,败也高性价比,如果雷军不能为小米手机找到新的打法,开辟新的增长点,那在这个前有狼后有虎的国内手机市场,小米手机的颓势就会进一步加剧。